
馬年春節,甲午開局。恰逢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引領中國站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國各族人民度過了一個歡樂祥和、節儉平安的春節。
八項規定整頓政府機關不良風氣,示范作用凸顯,百姓在節日中的送禮和消費也發生悄然改變,“蝴蝶效應”不斷擴大蔓延,讓甲午春節滿溢節儉清新之氣—
“高檔煙酒幾乎無人問津,為親朋好友送禮買得最多的是牛奶、八寶粥等物美價廉物品。”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超市的老板靳建軍,用“天壤之別”來形容以往春節和今年春節的銷售狀況。
春節前夕,各地整治“會所中的歪風”,杭州市西湖景區內30家高檔會所關閉,北京市北海公園內的乙十六御膳堂等會所停業整頓,龍潭湖公園內的高檔餐廳通過大幅調低收費標準、推出平價菜等方式轉型經營。
多了平價,少了奢華;多了實惠,少了花哨;多了品味,少了平庸。一升一降中,盡顯新春消費新氣象。不少基層百姓反映,整個社會正回歸風清氣正的健康狀態。
商務部春節監測顯示,高端餐飲遇冷,紛紛尋求轉型;大眾化消費、文化休閑消費、信息消費成為節日消費亮點,正月初一至初七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6107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3.3%。
中國烹飪協會報告顯示,以慶豐包子鋪為首的大眾餐飲,馬年春節期間生意紅火。慶豐連鎖店排起長隊,春節假期營業的9家店日均營業額同比增長一倍多。馬年春節各類家庭聚會宴、朋友宴等成為節日餐飲業消費主流,消費占比達到90%以上。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這個春節風氣好了很多,這和八項規定約束公款消費行為有很大關系,但這種轉變不能是 “一陣風”式的“運動戰”,要打持久戰,最終轉化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吃大喝、浪費揮霍,就會把春節變成‘春劫’。春節節儉,才會年年有余,節儉應當成為年俗。”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薛慶超說。【來源:青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