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吸引眼球的營銷故事有5個營銷專業的應屆大學生應聘到廣東一家女性內衣公司,或許受了網絡上流傳的“可以把梳子賣給和尚嗎”這個創意的啟發,該公司對正式上崗前的業務員有這樣一項測試:把公司的某品牌胸罩推銷給在校的男生,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銷售任務。
第一個業務員,悄悄走訪了幾個熟悉的小師弟,都遭到了拒絕。后來靈機一動,自己掏錢買了10個胸罩,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回公司報到。
第二個業務員,拜訪了很多男生宿舍,并挨個問買不買胸罩,他的行為被很多男生斥責為“神經病!變態!”,但他仍然天天堅持,最后終于感動了一個也是讀營銷的男生,出于對校友就業艱難的同情,掏錢買了1個胸罩。
第三個業務員,反復思考了幾套推銷方案,最后決定發展一些小師弟成為銷售代表,向他們的女同學推銷產品。但因為是小師弟代銷,他們都缺乏必要的培訓,盡管小師弟們都很賣力,但總共只賣出了30個胸罩,而且大部分是賣給自己的女朋友。
第四個業務員,回到母校找到原來的班主任,說要和下幾屆學生開展一個銷售實踐的交流活動。他強調跟小師弟小師妹互動和交流可以拓寬在校生的視野,到時他還要以一個生動的推銷案例,在現場進行推銷示范。班主任覺得有道理,便默認并支持了這個小活動。由于事先安排了幾個“內線”,在幾個鐵哥們的踴躍帶領下,終于感動了很多小師弟小師妹,他們出于惺惺相惜的心理,每個人掏錢買了一個。當時一共80人在場,其中5個是“自己人”,所以該業務員一共賣出了75個胸罩。
第五個業務員,經過充分的分析之后,回到母校找到頗有商業意識的學院主任,以給在校生增加工作實踐為名,發起了一個頗有轟動效應的活動:“你能把胸罩賣給男生嗎?——暨面對就業形勢,某國際品牌營銷專家實戰訓練專題講座!”活動內容是:聘請某國際品牌營銷總經理來學校舉行營銷實戰專題講座,每個在校生都可以自愿參加,由于受訓場地限制,每個參加者需支付60元的活動組織費用。同時,作為培訓講座的最后一個環節——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實戰演練:即每位參加者負責在一個星期之內向男生推銷2個胸罩(不再收費),推銷收入作為購買入場券的補償。
活動之后還將在本院舉行總結交流活動。由于就業形式嚴峻,對于這樣一個集理論、技能以及社會實踐于一體的富有創意的項目,在學院主任的運籌帷幄下,在各班級引起了強烈反響。事后統計該活動共有600人參加,一共賣出了1000多個胸罩。公司營銷總經理也很重視這次樹立公司形象的公關事件,親自到場做了精彩演講,參加的學生對本次活動都感到非常滿意!
總結上面這個故事很簡單,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壓力下,會產生不同的行為,于是形成了一張張生動的臉。所謂“蕓蕓眾生相”,有關臉的故事就是那么沒有窮盡,誠如我們營銷界的業務人員,他們到底有多少張臉? 我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業務員不止一張臉!業務員至少有5張不同的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