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稱是“來自星星的杜教授”杜子健看來,“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對房地產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他講述了“21條互聯網思維”,并預測房地產互聯網化的時代正在來臨。“未來購房人很可能會通過眾籌化的方式買房,像小米賣手機一樣賣房子在3至5年內將成為現實。“他稱。“原來房子可以是這樣買的。”現場有人不禁說道。
在杜子健看來,開發商需要盡快轉變思維,通過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來武裝自己。
21條互聯網思維的分析。 起源——兩個著名賭局 2012年12月,來自電商行業和傳統商鋪領域的兩位大佬——馬云和王健林對未來下了一個億元賭局。雙方約定2020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將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達到馬云還王健林一個億。 2013年12月12日晚間,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再次上演豪賭:獲2013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董明珠和雷軍以10億“賭金”作注,押寶5年后小米模式達到的營業額能否擊敗空調巨頭格力電器。
這兩個億元賭局,誕生了“互聯網思維”這個新詞。這個詞有點,怎么形容呢,迷離,萌寵,妖嬈。馬云稱,“沒有傳統企業,只有傳統思維。離開實體經濟的支撐,數字經濟也終究是一堆泡沫”。互聯網思維已經緊緊不止是一種思維,而是儼然成為營銷界行業的思維標桿。
分解——《互聯網思維21條》 1、商業上的民主化 工業化時代的標準思維模式是: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這三個大可以稱為工業化時代企業經營的“圣三位一體”。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了。工業化時代稀缺的是資源和產品,資源和生產能力被當作企業的競爭力,現在不是了。產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現的,渠道壟斷很難實現。最重要一點,需要消費者自己設計自己定價來完成自己想要的產品,完全的商業民主化。當然,要做到完全,我們需要努力的還有很多。
2、銷售空間被重新定義 在互聯網環境下,傳統的商業模式被徹底打破,銷售是沒有任何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所有第三方客觀限制條件都不存在的情況下,銷售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完成的。而不是傳統商業模式,購買者完全不需要考慮地點和時間的協調。
3、 時間去哪了 借用今年新流行的“時間都去哪了”,想想,我們的時間都去哪了,為了抓住各種零碎散亂的時間,移動互聯網更能抓住人心了。互聯網PC端的軟件應用也紛紛開發了手機客戶端,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是手機不離手的一群人,移動互聯網顯然更適合這一批,可以利用各種比如坐地鐵,上廁所等零散時間完成零散的事情。
4、 辛亥思維而非甲午思維 辛亥革命在于創新,而甲午戰爭力保守舊。進入互聯網時代,不得不提的便是創新。如果不能推翻以前的思想而全面進入電商時代,進不去是死,進去了沒有創新也還是死。很多人現在看著電商掙錢了,扎堆的往里涌,而我們更需要的是用互聯網思維去想以后的事情,不僅僅是現在。總之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創新,遲早是死。
5、內容思維而非產品思維
6、讀者思維而非消費者思維 我們在互聯網上做的是微讀者創造內容,而不是為產品創造消費者。互聯網上,沒有產品,只有內容。人們是根據你所提供的內容產生閱讀興趣,然后才會對你的產品產生購買行為。是內容決定產品,而非產品決定內容。我們必須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想什么內容更能吸引讀者,只有讀者才會有消費者。
7、 客場思維而非主場思維 只有能站在客場把服務全部搞好的才有一半成功的機會,否則連一半機會都沒有。消費者是誰?客人。站在客人的角度分析到每一個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并解決,有時候并不是非要強調自我的。比如你可以在你完全不占任何優勢下去做一件事情或一件產品,你就會體會到這種弱者思維。誰都不會太強大,尤其是在互聯網上,只有把客場思維運用到最好,你才有可能擁有你自己的主場。
8、媒體思維而非品牌思維 如果說媒體思維是發散的、大眾的,那么產品思維就是聚焦的、小眾的。比如傳統行業的產品經理,我認為首先更應該是個“溝通者”。媒體人的技能與直覺,始終是一份珍貴的資產。 在互聯網上,品牌已經不能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因素了。新媒體的產生,還是要用內容去吸引讀者。只有內容做好了,至于你用微信也好,微博也罷,這絲毫不重要。
9、 快消思維而非老店思維 把時間和速度都很很好利用到的,無非就是互聯網了。互聯網上的任何產品和服務我們都可以看成是一種快速消費品。老牌子和百年老店已經不足以對持,互聯網上需要思考的是怎么快速解決問題。
10、去中心而非大中心思維 在互聯網上沒有什么中心和邊界,繁華和寂寥直說。像傳統商業中需要一線城市和選繁華地段等問題,互聯網上完全不需要考慮。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物流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哪里有賣商品的哪里就是中心,互聯網思維強調的永遠是以人為中心。
11、 興趣思維而非需求思維 我們需要去了解是用戶對什么感興趣,摘錄老杜最近微博上詮釋如下。興趣,是發燒型的;需求,是警惕型的。因此,興趣直抵沖動,而需求常常在警惕之下。興趣是興奮的前提,需求以需要為基礎,需求建立在興趣之上,興趣以需要為基礎,是人都需要愛,但需求本質不同,培養興趣創造需求。興趣,是一切內容的風向標。
12、管家思維而非營銷思維 管家意味著主人就是用戶。管家提供服務使主任滿意并保證不會被辭退。而互聯網上的管家思維就需要你關注的更多,體現更多的應該是一種人文關懷,包括各種生活中的細節問題。例如,購買了哪家產品,消費者會習慣拍張照展示到各種社交媒體。
13、關系思維而非公關思維 互聯網把人們“聯”在一起。用一個詞來形容可以是--分享。我們應該先把讀者變成朋友,然后才是消費者。關系在互聯網中是很重要的思維,要意識到實在和朋友分享你的產品,而不是向客戶推銷你的產品。例如,微博是弱關系,微信是強關系,所以我們應該用不同的關系思維去處理這兩中營銷方式。
14、轉告思維而非推銷思維 很典型的,微信中的“朋友圈分享”,就是讀者幫你把產品或服務轉告給他的朋友,然后再由他的朋友轉告給他的朋友。所以說互聯網營銷是從轉告開始的一點也不夸張。如何做到一個好的轉告,就又回到到了內容思維,我們首先要把內容做好了,吸引讀者才有可能被轉告。要創造給消費者最后的轉告語言。
15、信任代理而非承諾思維 其實互聯網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任代理。例如你微博上關注的人,你就是因為信任他們才會關注并且轉發他們給你提供的信息。所以,一個好的新新代理是至關重要的,他可以教給你很多東西,他發布給你的信息都是經過他篩選之后的精華,而你也必須做好別人的信任代理。讓別人去幫你轉發和轉告,這才應該是你最終的目的。承諾本身是個謊言,這在五千年的文明環境里是慣性存在的。
16、碎片思維而非板塊思維 互聯網時代把我們的時間分割成太多碎片式的回憶。而移動互聯網就是在這時候趁虛而入的,他可以幫我們“破罐破摔”,既然已經成為碎片的時間那么就在碎片里處理本應該完成的事情。時間久了,這些碎片會自然聚合成一個整體,給你最后的答案。
17、做意見領袖而非行業專家 去做到某個行業里面的意見領袖,比如食品行業、營銷行業、公關行業等等。我認為的是一種社群關系,從關系思維和興趣思維的遞進關系而來。
18、眾籌思維而非批發思維 眾籌是指大家的力量,無論干什么我們都知道,群眾的力量是最強大的。例如小米手機的發展是用了眾籌,當初是雷軍提出了制作手機的想法和概念,然后吸引很多粉絲去參與設計,通過預購的方式成功得到第一筆的資金。因為小米手機是沒有自己的工廠的,都是代工廠,不同于傳統企業,然后銷售都是通過互聯網直銷的模式,是一種革命性的創新,所以現在是一騎絕塵。批發是把單個力量分散給大家,而眾籌則是把群眾的力量集于一體。后這顯然是順應互聯網發展的產物。
19、位置思維而非渠道思維 互聯網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位置順應的經濟,比如微信上的搖一搖、附近的人等小應用,還有現在的嘀嘀打車、快的打車等。這些都足以體現互聯網上,渠道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位置已經越位而上。移動互聯網時代,你在哪里絕對和我有關系。
20、90后思維而非60后思維 用“90后思維”管理90后。90后是專屬于自己的一代人,是極具創新能力的一代。60后是保守固執的,90后是新穎創意的。顯然90后的特立獨行更適合也更能適應互聯網的發展。
21、印象思維而非邏輯思維。 最后一條是留給我們自己思考的。在解讀完20條思維之后,我更想表達互聯網思維,那就是印象思維而非邏輯思維。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印象營銷,是那句“感知大于事實”的演變。是形象化塑造的營銷價值。 當然,我們并不能把整個互聯網思維局限于這21的條框里,更多的是需要大家不斷創新探究新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