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有限時間。
管理者大約只有全部工作時間的1/4,職位越高自由支配的時間越少。研究發現,普通人超過90分鐘精力就難以集中,而不夠90分鐘則難以處理好一件復雜事情。每個管理者,只有通過工作研究,才能弄清楚自己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時間,弄清楚各種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重點,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避免頭痛醫頭。
堅持要事優先。
所謂“要事優先”,不僅要求做最重要的事,同時還要求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否則“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會亂了方寸章法。陷入惡性循環的管理者總是忙于四處“救火”,淪為緊急事務的處理者。
很多管理者不能做到集中精力于某項工作,主要困難在于他們確定不了哪些事情可以緩一緩。決定延緩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為自己的“優后”往往是別人的“優先”。事事都辦,雖然能使人人皆大歡喜,結果卻一事無成。決定優先次序,要重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與方便!
重視貢獻。
一個人如果只知道埋頭苦干,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無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反過來說,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重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高層管理人員”,因為他能對整個機構的經營績效負責。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關注三個方面的貢獻,即擴大組織的直接成果,強化組織的存在價值,培養明天需要的人才;都應該弄清楚要使上司或管理層作出正確的決策,自己應該匯報些什么?弄清楚,究竟能為其他人、其他部門及整個組織貢獻什么?
善于向上管理。
傳統的概念里,“用人之長”是指用下屬所長或發揮下屬的長處。但在德魯克看來,有效的管理者還應該懂得如何發揮自己所長和上司所長,如此才能使各方關系協調起來,讓工作變得有效。要使上司能發揮其所長,不能靠惟命是從,須從正確的事情著手,并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
在組織中,有效性的每一面都是“機會的開發,問題的消失”,尤其是對人。有效的管理者,把每一個人都視為可以開發的機會,包括他本人在內。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組織起來做出不凡的事情,如何讓考評制度利于發現發揮人的長處。只有當一個人的短處影響到其優勢發揮時,才應該考慮如何予以限制或幫助。
洞察未來。
正如馬云曾經說過,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新生事物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最后來不及。管理者做決策真正困難在于洞察,面對具有未來意義的決策,需要管理者獨到且富有遠見的洞察。而這種洞察也源于實踐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