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都是波浪式的發展的。商場如戰場,創業如革命,創業者的創業過程,就是一場生生死死的戰斗,就是一場殘酷無比的革命,需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過程。時代是變革的、前進的,因此創業者需要時刻更新自我,敢于自我革命、解放自身,改正不開放、不合時宜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讓自己永遠以一種戰斗的姿態,前行在追夢的路上。
牛根生在他的博客上寫過一篇關于“革命”的文章,文中認為,這世界只有“創業態”,沒有“守業態”。創業是唯一的“長生不老”藥,當你不再創業而妄想“守業”的時候,前面的路就只剩下一條:萎縮、衰落死亡。
要么自我革命,要么被人革命,沒有第三條道路。牛根生在這篇博文中說,對一個企業而言,其實沒有守業這個說法,我們一直都在創業。海爾在創業,微軟在創業,世界500強都在創業。人類存在了100多萬年,但今天仍在創業。創業和守業不是前后關系,不是并列關系,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創業是永恒的,守業是相對的。守業是創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一切守業都是創業的子集。做企業,永遠需要動,永遠需要激情,永遠需要創造、創造、再創造。
一句話:永遠需要處在“創業態”。
牛根生的思想無疑非常具有前瞻性。美國《時代周刊》也曾有類似的評論:“在21世紀,改變你命運的只有你自己,別期盼有人會來幫助你。從現在開始,‘學習、改變、創業’是通往新世界的唯一道路。”
事實證明,“有準備的仗”和“沒準備的仗”,一定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打法,有目標不一定贏,但沒有目標一定會輸。
洛克菲勒說過:“遇到困難和問題,我們應該學會改變思路,思路一轉變,原來那些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改換思路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進行思想革命的過程,無論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都是一場思想的革命。人是變化的,思想同樣是變化的,人的變化帶動了生意的變化。史玉柱,這個崇拜毛澤東、把《毛澤東選集》讀得滾瓜爛熟的并不算年輕的創業者,從來都是把創業當成革命來干的。與阿里巴巴的馬云只做對人類有益的生意不同,史玉柱選擇了備受爭議的保健品和網游,作為他重出江湖的跳板。如今,渡過劫難之后的史玉柱儼然已成一塊金字招牌,在一片廢墟上,轉眼便掙來超過500億元的財富。
史玉柱之所以打了翻身仗,之所以能東山再起,和他對自己的革命是分不開的。如果他不革自己的命,不從巨人以往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和經驗,他在后來所創造的一系列成績,恐怕很難令人信服。
俗話說跌倒了再爬起來,史玉柱跌倒了之后,成功地對自己進行了“第二次革命”,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他的“二次創業”,而第一次的失敗,成了他第二次騰飛發達的鋪路石。從這一點上來說,史玉柱的“革命”是成功的,史玉柱是一個成功的“革命者”。
如果我們能趕在所有人之前,對自我進行一次徹底的“革命”,如果我們的“眼睛”始終能比別人多出一只,如果我們的創意始終能比別人高出一籌,如果我們的步伐始終能比別人快一步,那么,我們就能先他人之前馳騁疆場,獨步天下。尷尬的是,世界上沒有如果,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冷酷一萬倍。不少人自以為長纓在手,勝券在握,但照樣摔跟頭。一切的打算、想象在急速變化的現實面前都是小兒科,根本起不了作用。
革命是痛苦的,艱難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就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對一個創業者來說,革命是一場戰斗,一場關乎創業成敗的斗爭。改革勢在必行,革命有理,創新無罪,但是,往往沒有多少人,多少企業禁得住“改革”的涅槃和“革命”的錘煉,更多的人在強大的現實面前夭折了。
新的時代、新的思維、新的規則、新的面貌,創業者要想跟上時代的潮流,在思想上,步伐上都站在時代的前列,必須進行“自我的革命”。人們常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對創業者說來,這本性就是多年養成的個性特征和思維定勢,要改變它,不觸及靈魂深處很難有所影響。
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做人最難的是超越自我,要超越自我首先要認識自我,認識自我就要善于剖析自我,剖析自我就要主動上手、親自動手查出問題、追根尋源,修正自己,甚至于脫胎換骨。
在對待具體問題的認識、態度、方法上,要善于、勇于、敢于沖出心理的“大山”,突破思維的“峽谷”,破除體制的“壁壘”,打破行動的“枷鎖”。要敢于冒險、勇于創新、敢于革命與自我革命,這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