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中,每一個企業都會被種種導致執行力低下的問題所困擾,當然更多的企業并未察覺。它們看上去是那么瑣碎而復雜,讓人焦頭爛額,老板們常常如此感嘆:“是啊,可又怎么辦呢?”其實他們都沒從理論上認識到:執行,是企業管理尤其是連鎖加盟企業中最大的黑洞。
毫無疑問,現實中存在著大量悄悄衰亡的企業,甚至它們有許多還來不及誕生,就在雄心勃勃的籌劃之后不了了之;更有成千上萬的企業,默默地按照市場需要努力尋求發展,最終卻不知不覺地死亡。
人們通常會把責任歸咎于戰略決策失誤。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戰略本身并不是原因,因為他們追隨的是潮流;策略也沒有錯,因為他們諳熟并按照正確的利潤模式在操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企業失敗?
一、相信所有人對下面的說法都深有同感:許多企業常常是策略、愿景一大籮筐,議而不決,光說不練,流于“口號管理”,策略、愿景沒有落實到具體的目標、計劃上,也未將目標、執行方法列出時間表,更沒有根據達到的程度訂立賞罰標準。這些公司的管理常常粗而不精,只是按照一些基本的規章制度大而化之地進行。
這樣的企業,必然患上一種“組織末梢神經麻痹癥”,越到執行最關鍵的基層,員工越是對工作拖拖拉拉,習慣了不痛不癢、馬馬虎虎,習慣了得過且過、敷衍了事;一旦認真起來,卻又呆頭呆腦不知靈活變通。他們會私下給自己找理由:“畢竟,公司于我何有哉!”一旦整頓來臨,頭一低,風頭過了,“又是一條好漢”,依然我行我素。這就是公司基層執行力敗落的表征。
這樣的基層員工,在每個企業中都大量存在。
同時,幾乎每一個企業中還活躍著這樣一些人,他們是高談闊論的思想家,他們是牢騷滿腹的改革倡導者;他們常常身居中層要職,卻將自己的“職責范圍”視為“勢力范圍”;他們左右逢源關心每一個人和事,卻最擅長在高層領導和其他人面前搬弄是非,散布謠言。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這種人,常常對公司決策的執行大打折扣,或是因為他們的既得利益受損,或是不愿接受挑戰。這樣的人,不但自己執行力欠缺,還影響他人的執行力的正常發揮。
另外,那些活躍在企業中善于搬弄是非的人,還必然使組織陷入一種“辦公室政治”之中。更為嚴重的是,“辦公室政治”必然促使“組織末梢神經麻痹癥”加速形成,然后是惡性循環,最后是企業的執行力一塌糊涂。
二、企業執行力低下,還有另外一種表現:比如IBM.它的戰略和具體經營策略天下一流,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它卻陷入四面楚歌、風雨飄搖之中。原因系統而復雜,但我們可以通過其信用公司以管窺豹。
IBM信用公司是如何為顧客提供融資服務的?首先,現場銷售人員獲得一名有購買意向的客戶,然后電告總部辦公室人員,辦公室人員將要求記錄在一張表格上;第二步,這張表格被送到樓上的信用部,信用部專人將其輸人電腦,并審核客戶信用度,把審核結果填入表格,然后將表格交給下一環節一一經營部;第三步,經營部接到此表格后,又有專人負責根據客戶的申請,對標準的貸款合同作必要的修改填寫;第四步,此融資申請單被送到核價員處,他將有關數據輸人電腦,計算出對該客戶貸款的適當利率,然后連同其它材料一起,轉到下一步一一辦事組;第五步,辦事組中一位行政人員將所有這些標準裝入一個特定的信封內,并委托快遞公司送到銷售人員手中。
這一流程長則兩星期,平均花費7天(后來的“綜合辦事員”僅4個小時就能完成)。在等待的7天中,銷售代表和顧客誰也不知道他的申請公文旅行到了哪個“碼頭”,電話詢問也不得而知。于是沒有耐心等待的顧客,最后都離IBM而去。
顯然,IBM信用公司組織本身的執行力是低下的。
這樣的流程也許曾經是正確的,但隨著需求變化,它就會漸漸變得疲軟乏力。而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并不能及時發現,即便發現也不能及時改革,因為他們怕損害既有的利益基礎,于是企業在猶豫不決的拖延中江河日下。
事實上,這是許多企業的通病。
還有一些執行力低下的表現,我們早已見慣不驚:比如高層己身不正,雖令不行;管理虎頭蛇尾,不能一以貫之;管理制度常常朝令夕改,員工無所適從,導致真正好的制度也得不到有效執行;制度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或者過于繁瑣不利于執行,企業每定一個制度就是執行者的一個緊箍咒,增加了執行者的逆反心理;還比如流程過于繁瑣,缺乏科學的考核監督和獎懲制度……
三、在現實中,每一個企業都會被以上種種導致執行力低下的問題所困擾。當然更多的企業并未察覺,領導者們只是問題已經發現,怎樣才能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然不行,它只會讓企業更加忙亂。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建立一種執行文化,讓所有文化的終極一一執行文化來影響執行者的意識,進而改變他們的心態,最終讓執行者自覺改變行為。
既然所有企業文化都以改善執行效果為最終目的,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直接建立一種“執行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