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新興消費領域不斷涌現,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從基本日用生活品到家用電器,從文體用品到生鮮果蔬肉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網購滿足消費需求。
這其中遭受電商持續沖擊最大的恐怕就是傳統模式下的超市賣場了,面對電商的步步緊逼,常熟各家超市賣場內最難經營的生鮮區突然間成了競爭中的“優勢項目”,各家紛紛押注這一往日“雞肋”,做大做強聚人氣,尋求生存中的新突破。
生鮮區腹背受敵,但賠本賺吆喝也要做
“說實話,這兩年電商在百貨類商品上對我們的壓制很大,現在反倒是生鮮區的營業額占到了我們總經營額的近一半。”麥德龍常熟店生鮮樓層經理譚潤告訴記者,眼下超市間的競爭已跨越了同行的層面,電商的圍剿才是對實體超市真正致命的沖擊。超市規模再大,出柜的商品在包羅萬象的網絡面前也只能望其項背。據常熟市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常熟7家主要超市類企業銷售額除1家同比增長3.8%外,其余6家均負增長。
但是同電商相比,生鮮無疑是超市的一大優勢項目,畢竟電商經營生鮮目前還受到諸多環節的制約。生鮮品對于鮮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高損耗,導致生鮮毛利率降低、甚至虧損。”譚潤表示,盡管生鮮難做,但如今看一家超市生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已經取決于生鮮區為其所帶來的人氣指數。人氣帶動財氣,有了穩定的客流營業額才能有保障。
不過,另一方面,超市做生鮮除了要面對電商的挑戰,還需要跟傳統的菜市場競爭,所以各家超市目前基本都是賠本賺吆喝,難賺錢成了生鮮區的通病。
“生鮮活、超市活”,緊抓電商生鮮致命軟肋
柴米油鹽,現買現做現吃,講究方便快捷。傳統生鮮相比于電商生鮮,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可控的鮮度。就常熟而言,日常的“買菜重擔都是中老年在挑。電商的購買模式在這類人群中接受度還不高。”常熟大潤發生鮮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以她每天的觀察,大家買菜都愿意挑新鮮的,而超市內統一整潔的生鮮擺樣無疑讓講究看得見摸得著的消費者最能接受,這點是電商難以比擬的。
“網購最快也得一兩天,雖然現在一些生鮮在配送過程中也有了一定的保鮮措施。但快遞目前的總體水準還是難以接受。”昨天,在大潤發常熟店購物的市民張常林告訴記者,對于生鮮商品,他和大家一樣,還是愿意選購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電商可能是一種趨勢,但就目前來說,參差不齊的配送還是影響著消費者對其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記者注意到,相對于傳統百貨,生鮮目前已成了常熟各家賣場超市對抗電商的一根救命稻草。針對部分業內人士提出“生鮮活、超市活”口號,常熟各家超市紛紛緊抓電商生鮮目前的致命軟肋,從生鮮重復購買率高的特點入手,增加消費者的黏度和忠誠度,為賣場帶來穩定的客流。
內外發力,傳統超市押注生鮮求突破
有一份針對國內電商產業發展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市場容量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預計2018年將破千億。如果說,面對電商的步步緊逼,傳統超市賣場也紛紛通過開發APP、接入移動支付等方式,轉型升級主動迎接電商挑戰。那么,對于生鮮領域的爭奪,無疑是這場拉鋸戰中關系到生死存亡的一塊主陣地。
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眼下虞城的各家超市,上午時間往往是人氣最足的一個時間段,而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便是各家超市都把做強生鮮區當成了應對同行及電商的主要手段。記者在采訪中也注意到,和前幾年相比,傳統超市紛紛押注生鮮求突破,超市生鮮區面積都在不同程度擴大,而且很多產品的價格比農貿市場更具競爭力。
事實上,除了超市自身在加碼生鮮業務外,政府部門也在政策上予以助推。常熟農林部門近幾年來已陸續在常客隆、大潤發等超市實施了平價農副產品入駐超市工作,對接生鮮基地、設置放心柜、優化生鮮配送等一系列惠民措施紛紛落地。
記者走訪各大商超發現,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品質成為商超維持生鮮地位穩固的兩大關鍵點。生鮮是重復購“買率最大的一大類商品,做專做細做精一定也能賺錢。關鍵一定要符合市民對新鮮與安全的要求。”
麥德龍常熟店負責人吳燦華就表示,其實可以將電商生鮮的到來看成對傳統商超服務轉型的一種督促,比如,目前他們店對鮮肉、蔬菜、水產、禽蛋、水果等五大類生鮮食品都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體系,設立了專門的檢測部門,生鮮商品在質量可控性上讓消費者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