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逼,本來應該是難登大雅之堂的詞匯,現在也頻頻出現在主流媒體,這個詞實在太抽象,又太形象了!
不多解釋,直切主題,不知道什么是“撕逼”的,自己問度娘去。
話說PR在當下已經成為創業公司的標配,而撕逼更是成了PR的標配。一年到頭,電商撕完手機撕,涼茶撕完電影撕,你方撕罷我再撕,月月撕來日日撕。
一:為什么要撕逼?
撕逼是最有效的PR手段之一,容易引起廣泛關注,成本又非常之低。而且,如果某兩個或某幾個公司形成固定的撕逼對手之后,如加多寶和王老吉,如京東天貓國美,如小米魅族華為,只要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能把觀眾挑逗得欲仙欲死,不能自已。
在以廣告為主的傳統營銷方式影響力越來越弱的時候,同時也伴隨著社會化媒體的迅速崛起,撕逼已經成為企業輸出價值觀和產品理念的重要手段,企業通過撕逼吸引媒體和用戶的關注和傳播,堪稱最不像廣告的廣告。
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只要撕逼撕的好,花小錢辦大事,還是非常可行的。
二:找誰撕?誰來撕?
找誰撕,這個答案比較明顯,找個頭比自己大的撕!
找比自己個頭大的撕逼,如果對方比自己大太多,可能你這蹦跶了半天,別人根本不理你。沒關系,繼續蹦跶,經常蹦跶,總有把他惹毛了的時候。如果體量差太多,就在聲勢要強一些,只要他一反擊,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跟自己體量差不多的,容易和自己一起玩,大家可以非常默契的互相撕逼。本來嘛,撕逼就是一場秀,誰也不指望撕逼能打敗競爭對手,多點娛樂精神,一起表演,秀給大家看。
誰來撕,這個比較復雜一些,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官方直接來撕
官方的公眾號或微博直接發聲,好處是權威性好,起點高聲音大,缺點是回旋余地小,萬一玩不好,不好回旋。
2.官方不撕,創始人撕
創始人既有官方身份,又有個人身份,說話既有權威性,又有私人性,萬一出了問題,還可以個人解決,不影響官方形象。
3.高級經理撕
高期經理來撕逼,個人色彩就更重了,他想負責任就負,不想負責任就不負,最壞的情況就是丟卒保帥。
4.借第三方之口
借朋友之類的第三方之口來傳播官方的言論,越是小道消息越容易傳播,既代表官方的真實言論,又可以以私下交流為借口來規避責任。
5.拉幫結派
依照“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結成撕逼同盟,不用有協議,甚至不用口頭承諾,只要有行動默契就足夠了。和盟友互相關照,撕逼個頭最大的“敵人”,形成熱鬧氣氛。有時,也可以找需要出位的第三方媒體來幫忙,提升撕逼的規格。像寸進社(搜索微信公眾號 cunjinshe 關注)這樣的自媒體,只想默默的分享干貨,沒有出位需求,就不要找了。
三:怎樣撕逼?
1.抓住對方錯誤
李悅老師說過:“發現對方的一點點錯誤,立即撲上去撕逼。”這里要注意分寸,如果錯誤不太明顯,或者比較牽強的話,會讓人覺得自己太矯情。
2.在對方集中曝光的時候
在對方在搞重大活動之類集中曝光的時候找對方撕逼,借對方的影響力高點來曝光自己。或者在這樣的時節針鋒相對的搞活動,或者制造別的熱點,減弱對方的影響力。
3.后發制人
針對對方發布的營銷內容,深入研究,找出撕逼點,后發制人,一招制敵。后發的好處是對方的招數已出,自己是在研究對方的基礎上做出的反應,對方即使再還手,還可以再次后發制人。幾個撕逼回來下來,影響力基本上就也達到了。
四:撕逼三原則
撕逼說到底是逼格比較低的營銷手段,如果不堅持一些底線的話,會對企業的品牌形象造成傷害。我總結的撕逼三原則:有理,有利,有禮。
1.有理
有理就是有理由,有噱頭,占領制高點。
2.有利
撕逼的目的是什么?不要為了撕逼而撕逼,對企業要有利益,是能夠輸出企業價值觀?還是能夠宣傳產品理念?
3.有禮
上面說了有理,這里還要說有禮,有理的人容易得理不讓人,有禮就是得饒人處且饒人。不死纏爛打,不扯皮撒潑,雖然是在撕逼,亦要保持高逼格。
五:《論撕逼》小結
創業公司的核心是產品,如果沒有好的產品,再好的營銷方式也是空中樓閣。撕逼的基礎是自家的產品過硬,在適當的產品階段,撕逼可以讓營銷做得更輕松。但如果沉醉于撕逼,輕視了產品,無異于舍本逐末,淪落為吃春藥了。能打倒競爭對手的,絕不是撕逼,而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