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在上海舉行的2015中國天使投資人峰會上,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作為首位演講嘉賓上臺,臺上他分享了創業需要的條件,創業的本質等。
創業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技術、產品或服務等硬件提供,二是要有創業的能力,例如管理、經營、團隊建設等。哪怕是世界級的科學家,無法與團隊溝通協調、不懂權力分配等,如果去創業,也是浪費國家財富。
徐小平告誡創業者,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重要,但不一定必須由自己牽頭做項目,應該在創業公司里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職位,他以《水滸》這個“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創業故事”為例,林沖、晁蓋、王倫都是從小將加盟到一起,干掉CEO,自己做了頭領。
資本寒冬里,投資人節奏放緩,徐小平認為創業者應該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產品變現上,而不是一味寄希望于投資人的大筆資金。
鼓勵大眾創業,更要啟蒙、教育人們創業,在如今O2O行業燒錢盛行的時期,徐小平指出“找錢的能力也是一種創業的能力”,當自己不能賺錢的時候,可以先加入其他團隊,再尋求機會。
徐小平坦言自己五年前去各個高校演講時,對鼓勵學生創業還有些猶豫,但現在他認為,如果自己去高校演講而不鼓勵他們創業,那就是誤人子弟。他規勸學生們畢業后不要去五百強企業,不要去外企國企,就應該進創業公司高速成長,磨練自己。
以下為徐小平現場發言實錄:
人人都可以創業,但需要條件
首先你得有一些東西可以給這個社會奉獻,不能說你什么都沒有,要創業。你總得有一點技術、有一點產品、有一點服務,有一點別人沒有的東西。
另外你要有這個社會比較容易忽略的東西,要具備創業的能力,這個能力跟你可提供的東西不一樣,它是管理、經營、團隊建設等。而創業教育在中國,其實是比較落后的。我講比較極端的故事來驗證我的觀點。
我家一個保姆,姓王,跟我十幾年了,她做的一種醬非常美味,多年來我早晨起來就是一碗泡飯一點醬。我說你應該學老干媽,把這個醬給包裝出去賣掉,你就創業了。你每天熬五瓶十瓶、五十瓶一百瓶,這就是生意了。她有東西可以offer,但是她不會創業,她就需要有一個人給她張羅,給她買瓶子做商標貼廣告,去推銷等等,可能一個了不起的產品就做出來了,我的口號也出來了,王婆熬醬,越熬越香,而且我可以做你的代言人。她真的具備創業的可能性,她的命運可以徹底改變。
另外一個極端的例子是一個千人計劃的科學家,這個人是世界級的科學家,他一直找我來創業,但是一看這個人就是科學神童,但是做不了招人、談工資、談股份、裁員。這是浪費國家財富。所以他有東西可以提供,我們后來給他配了一個哈佛的MBA,兩個人一見如故,聊得很開心。我們覺得,一個百億級的企業就要誕生了。但是做了三五個月,這兩個人也沒做好,為什么?創業是一門學問,兩個人的磨合、溝通協調、權力的分配,這個用一句話來講,商業素質。所以他也沒有做成。我們作為一個創業輔導機構,我們又給他配了一個管理人才,目前做得好像還可以。
回到我剛才講的,保姆這樣的人其實是可以創業的,老干媽不就是這樣做起來的嗎?
人人都可以創業,你得有兩個條件,一個是你有東西可以提供,第二你得有一定的創業方面的知識。這方面的知識是中國最缺乏的。我本人在1993年,在加拿大拿到碩士學位以后就回來創業,當時想做一個創業公司。在國內干了一年,我總結這個經歷,很痛苦的,為什么我沒有成功,一句話,我缺少創業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找錢、找人,包括把想法迅速變成產品,這些都不行,更不要說商業計劃等等,這些東西都不懂。所以在目前大眾創業的熱潮之下,我覺得社會更需要的是,要鼓勵人們創業,但更要啟蒙人們、教育人們創業,這樣我們創業的環境生態才能真正的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口號才不會流于形式,流于一種泡沫。
當然,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天使會的成立,創業家的崛起,各種各樣孵化器的誕生,包括三年前合力投資張敏的資本,現在也在上海投了無數個企業。所以整個生態環境在變化,各種各樣的孵化器、加速器,像共享辦公等等的模式,整個生態環境在完善,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投入創業的大潮中去,可以得到社會的支持,能他的知識、才能變成商品變成公司,最終完成創業的夢想。
正好在昨天,李克強總理在蘇州參加中國和歐洲的對話,他說社會的繁榮進步靠什么?靠全體人民的聰明才智的釋放,聰明才智的實現。原文不是這樣的,但是大體意思是這樣。而創業就是你的能力得到實現,你的個人價值可以無數倍地放大。所以創業這件事,應該說它屬于每個人。
如果再補充一下的話,確實有許多條件,比如說人人都可以創業,甚至人人都可以上大學,但是你必須要上過高中。人人都可以唱歌,我也可以唱歌,雖然嗓子比較嘶啞,一生都比較嘶啞。但是你得有伴奏,你有歌曲。所以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是一個人們對創業的去神秘化的一個過程。
再講一個小故事,一個月以前我們去澳門,澳門的支柱產業,唯一的產業是博彩業,而博彩業的另外一個詞就是賭錢。這么一個城市它的創業氛圍不好,所以澳門政府邀請我們去給那里的企業家講東西。很多長者對我們說,創業風險太大了。我們說澳門不就是建筑在風險之上的一個城市嗎?如果澳門的人民都不肯擔這個風險,澳門人不肯創業的話,誰能去創業呢?
我想真的強調一下,創業真的是一個屬于每一個人的事,每個人都能夠創業,但是你得有一定的基本的條件。
關于創業這個事,我在五年前去各個高校演講的時候,覺得那些人明明可以去高盛去麥肯錫去五百強,但是卻要去創業。他們覺得有點緊張,有點誤人子弟。但是現在去高校演講不鼓勵他們創業,就是誤人子弟了。所以我提出三不三要,不要去,不要去五百強企業,不要去外企,不要去大企也不要去國企,去什么?就是民營企業,幾個哥們一個想法,加入他們。去小企業,微小企業,三五個人、七八個人,或者去高速成長的企業,幾十個人、百十個人的時候加入他們,是最好的時機。而且創業還有一個概念,并不是你一個人領頭創業叫創業,我當年開始創業的時候,俞敏洪已經新東方做起來了,所以我們要加盟創業,聯合創始人,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一個創業企業早期,你是員工,那么你加入進去,也是一種創業。新東方早期有十個下崗女工,五十來歲,跟著俞敏洪上市以后,全都成了千萬富翁。所以創業的途徑很多很多,不一定是你們幾個兄弟落草為王,你也可以加盟。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創業故事,林沖、晁蓋,他們也是加盟了王倫,加盟進去把CEO干掉自己做了董事長。創業的路徑很多,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去神秘化,啟蒙創業者,給他們更多的創業的經驗、創業的智慧,也有創業的教訓,最終能夠讓創業者整體的質量提高。
不管在哪個領域,創業者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們從來不鼓勵某一個具體的人去創業,這一點非常重要。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價值觀念,要知道人類財富,財富怎么來的?都是公司來的,都是創業者來的,公司怎么來的?都是最早有一個零的開頭,總有一個起點。今天最偉大的公司,都是在最近一二十年誕生的。開了特斯拉,我別的車不開了,這真是人類未來,這樣就不會有霧霾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都是從企業來的,企業都是創業來的,那么從這個角度講,創業是永恒的真理。但是有些人適合創業,有些人適合領頭創業,有的人適合做二把手。我這個人一輩子就想做個二把手,管市場營銷忽悠,但是你讓我管人管錢管事,跟各個部門打交道,可能并不合適。
所以各位一定要在創業領域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這個創業的時代實現自己的價值。但是如何實現、怎么做、做什么,說實話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整個社會創業的氛圍、環境、教育體系要相關的東西。剛才我進來,很多人圍著我,剛才守彬說一個女生跟我講,我說要投,她說我投過了。這個邏輯上不太對,當然這是一個善意的玩笑。我說的是,很多人走掉了,其中有一位追了我三個月,他有個項目要找錢。我也表達一下,我之所以讓你追了三個月,證明我目前還沒有準備好要投。那你想,這種為了一個想法拼命地去找錢,三五個月的時間花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這就有一點點的,不一定是盲目,但是至少有誤區。老子就不找錢了,就把我這個業務,做不了全中國,我做我的樓道,做我的小區,做到有利潤,做到隔壁的小區。所以每個人做生意做創業,要知道生意的本質,就是我的時間、金錢進去,然后利潤出來,你一定要有這個概念。而不是寄希望于投資人,寄希望于某種大筆資金的到來才能賺錢。這個有一點點偏離了創業的原則。
創業的本質是從小店做起
今天中國有很多O2O,很多燒錢的行為,但是燒錢行為只屬于極少數精英的做法,投資人在這個世界上,要么是創業者成功了去做投資人,要么是投行里的精英出來,他們在這個世界上見的人最多、見的事也最多,最聰明的人。他們會有選擇地把大規模的資金送給他們信任的那些人。所以大家要知道,如果一般的人來,你能找到錢,在這個時代,足夠了,因為錢很多,確實很多。最近三五年來,天使會成立的時候我們深感孤獨,然后青年天使會成立的時候,我記得一二十個人大家還覺得沒意思,但是現在已經蔚為壯觀,成為這個時代真正引領的力量。所以這樣一個時代你找錢還這么難的話,證明你沒有找錢的能力。找錢的能力也是一種創業的能力,包括你的關系。而通過互聯網會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我講人人都可以創業,一個重要的點在于,如果在這個時代你覺得沒有機會,你覺得沒有資源的話,你回歸創業的本質。美國最牛的星巴克、麥當勞這些東西,都是從一個小店做起的,你干嘛一開始就要占領北上廣深呢?你可以從一個小店做起,這是創業的本質。
一個領域從燒錢到燒利潤,用你的激情用你的時間、精力做好生意,我覺得這是真正的商業的本質。這個時候,你找錢的可能性,你真正把業務做起來了,素質上去了,哪怕很慢,但是很堅實,出去多少錢進來多少錢,半年、一年的預算怎么樣,其實這時候更能找到你的資金。
最后我還要說一句,即使在今天的中國找錢還是比較難的事情,整個中國的創業環境還不夠好,但是我們已經相當好了。而創業者的素質還沒有真正達到應有的水平,但是大家正在急速地進步。所以我想講的是,這和成敗沒有關系,創業失敗者經過一番努力,失敗了又怎么樣呢?只要不放棄,總是有機會。而且很多人,比如說我創業,沒有找到錢,失敗了,但是另外的創業者也吸納了他們,那你換一個思路,既然我自己不能賺錢了,我加入這個團隊,干一段時間再出來尋找機會。
創業,像談戀愛,有失敗的嗎?我認為沒有,這個不行再換一個。一個人,從睜眼的第一眼到死前的最后一眼,都是同一個人,這樣很少。戀愛的失敗者,我失敗了,從此我非她不娶、非他不嫁,可能最后把他捅了,兩個人都成功了。創業的失敗,你可以認為轉型,這里面可能有一些誤解,你想想當紅軍長征的時候,他們的未來是解放全中國,那么長征路上的千難萬險就不管了?長征絕對是九死一生。創業也是人生的長征,如果你要實現自己的終極價值的話,一路過關斬將,有各種困難,一路去解決它。就像談戀愛最慘的是再找一個,創業最慘的是什么?不是再去創業,而是不創業,去找工作。所以創業就像洶涌澎湃的大海,你知道的只是鍛煉,失去的只是無能。
上海創造了馬云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上海已經有了無數的機會,雖然上海沒有誕生馬云,但是上海創造了馬云。2014年最佳投資人叫薛村禾,馬云也是軟銀上海投出來的。雷軍也是上海的資本投出來的,京東也是。所以上海有無數的優勢,那上海為什么要出馬云?把交通堵塞留給杭州算了,讓現金流都到上海來。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優勢,另外一個方面上海作為一個偉大的都市,確實應該誕生一些偉大的企業。大家說上海是中國的紐約,現在紐約想要打造硅谷胡同。這個概念的提出是 1996年的時候,最近越炒越熱。而在這個口號的呼喚之下,紐約的創業氛圍越來越好,一批百億級的公司也是在紐約誕生的。紐約市政府正在東河一個島上,投資十億美元給康乃爾大學建一個創新創業中心。最近兩三年他們的校長見到我就說,在我這里搞一個創業大賽吧,我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學生和創業機構都來了。
上海作為中國最現代化的偉大的都市,也是我的生活文化圈里,我是揚州的。我覺得上海應該也可以誕生,當然已經誕生了,像互動傳媒、盛大、巨人等等,上海這種資本的力量其實已經不動聲色,已經占領了全國了。
但是上海已經有了合力資本了,當然有了全國獨一無二的大學生創業基地,這對上海大學生的創業也是巨大的支持。我剛才跟丁區長交流,我們投的許多企業里面,在上海就有兩個獨角獸,十億美元的公司,請丁區長去考察考察,給他們一點政策。
可能未來的馬云就在成長中、誕生中。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品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