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剛剛過去了一半,全國的失信人口已經達到了1000多萬,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創業失敗者。他們曾經為國家的經濟繁榮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但是,當失敗到來時,他們被壓迫的無法呼吸,承受著事業,家庭,社會,乃至催收機構的多重壓力。這部分人的出路在哪里?
一、現狀
創業失敗了的人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和抗壓能力。過去的朋友疏遠了過去的行業資源因為你的“失信”也沒有了,家庭內部因為債務而不和諧了,想靜下心來做點事情,每天得有多少個催收的電話騷擾你。更有甚者,打著“公檢法”的名義嚇唬你,這就是國家嚴厲打擊的“軟暴力”催收,卻屢禁不止。
二、躲藏
全國之大,卻沒有創業失敗者的容身之地,因為你上了“失信黑名單”。拋家舍業,更換號碼,遠離人群,可以一時,但不能一世。每個人的背后都有父母家庭,都有牽掛和被牽掛,創業失敗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掙錢,努力還債。不是在掙錢的路上就是在還債的途中。
三、逃避
逃得了嗎?網絡時代,緊急聯系人,通訊錄,家庭住址,社交圈子,購物圈子,早就被相關機構掌握了,不知道有多少全國各地的催收電話打到你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的手機上,把你的“好事”宣揚出去了,丟了面子是小事,可丟了人脈就什么都沒有了。
四、翻身
想再次翻身創業,左右看看,沒有人會借錢給你做本錢,沒有銀行會給你貸款提高或擴大經營,靠著一己之力去努力掙錢還債,一個月算下來,也許連利息都不夠還,還了一點,杯水車薪,不解決根本問題;不還,是態度問題。債務,就像水庫在蓄水,越來越多,越來越滿,總有一天會決堤。
魯迅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創業失敗者,失信群體越來越多,比例在逐年上漲,這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國家在完善執行立法,推動建立個人破產制度,讓創業失敗者看到了一線曙光,一絲希望!但是,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創業失敗者必須用強大的內心與行動承擔起責任。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