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通過加盟創業?你不僅要了解自己,還要對目標行業、目標品牌進行多方調查,才能挑選出最合適的加盟品牌,同時避免陷阱。
文/曲琳
特許經營企業(加盟主)與加盟商的合作就像相親,理念相同、條件相符、彼此“來電”才能交往;而合同就相當于“一紙婚約”,用來維持合作關系,互相幫助,共同收益。
一家加盟店能夠獲利滿滿,與加盟主的全程指導、技術支持分不開;萬一停業倒閉,同樣有加盟主的一半責任;如果挑選不慎,遇到了“擁有很多品牌,加盟店遍布全國”,甚至純粹的皮包公司,加盟商很可能輸到血本無歸。
要想通過加盟這條路創業,遠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如何挑選到真正有價值、適合自己的加盟品牌,就是考驗加盟商的第一道關口。
1. 先選行業
做自己熟悉的:“不熟不做”幾乎適用于各種投資領域,加盟時也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或者至少是自己感興趣的。加盟并不意味著投資后就不管了,而是要全身心投入。
設定合理的投資預期:加盟商多是中小投資者,本身有一定的資金壓力,有些行業資金回流慢,要根據自己期望的資金回報率來選擇行業。
多了解細則:行行有規矩,了解得越細越好。
不同行業都有自身的特點:
- 便利店:投資額不高,收益穩定,關店率較低,抗風險能力強,初期或沒經驗者會比較辛苦。切記,毛利率不高,不要期望短期得到太多收益。
- 餐飲店:毛利高,分類較細,其中火鍋、快餐相對容易復制,中西式正餐較麻煩,也多以直營為主。經營情況千差萬別,是轉讓率最高的業態之一。
- 家裝行業:應當重點考察總部支持力度,以及了解其是否有直營店,經營情況如何。加盟商需要對行業有較全面的了解,需要較強的資金能力,因為可能會承受一段資金回籠期。
- 美容美發:在社區中的需要程度較高,毛利率很高,但業態有些混亂,一旦在服務上出現問題,為顧客帶來不良影響,會有一定的法律風險。
- 教育類:口碑、所在店址的輻射區域都會決定經營情況。以服務為主導,對教師的要求很高。
- 美體健身:是比較新興的業態,裝修、器械成本高,由于多是預收款辦卡制,資金回籠問題不大,但不同商家的服務同質性較強。
- 修鞋洗衣:與店鋪位置和人氣有關,大品牌較有保證。
- 連鎖酒店:投資額較高,競爭激烈。
- 汽車后服務市場:市場容量很大,行業趨勢不錯,但要看其提供的服務與產品本身是否受到肯定,而且店址的選擇、店鋪的形態很重要。
2. 再選加盟主
選品牌很重要:人們對加盟品牌的依賴度一直很高,就是圖個放心。
對洋品牌不妨小心觀望:尤其是剛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品牌,往往需要幾年的本土化適應,甚至水土不服,不妨先小心觀望。
看加盟主對你的要求:不少加盟商想當“甩手掌柜”,只出錢不出力;也有人“貪大求全”,想一下子就開大店。那些會拒絕“甩手掌柜”、“貪大求全”,并且會對加盟商本人進行培訓的品牌往往較為負責。
搜集口碑:不僅是顧客口碑,還包括之前加盟商的,他們往往說實話,這一考察步驟必不可少。
選你認識的那個牌子:自己已經有認知,在很多地方見到過的品牌往往值得信賴。這和投資人看項目一樣,技術不成熟、品牌新的公司風險較大。
不要相信“絕對”:多長時間能夠回本或盈利,利潤是否可觀,這些問題加盟主即使給你十分確定的答案,也不能深信不疑。
去公司實地考察:不僅要到加盟主不同的門店考察,還得看看這家公司的內部實力,如果給你的信心不到50%,怎么可能做好?
直營店很重要:加盟主的一大任務是教加盟商賺錢,而自身首先要有持續不斷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的能力,其直營店就是這種形象的最好反映,背后有公司所有部門的支持,所以看看直營店的經營狀況,對公司實力的判斷就八九不離十。
3. 審視你自己
做過管理或有過成功經歷者優先:加盟主也會篩選加盟商,開店需要管理技巧,所以擔任過管理者有優勢;自己原來的事業成功,做其他事情的成功率也會相對高一些,很多經驗都可以借鑒過來。
服務意識要強:特許經營領域中,零售類與服務性企業為主,店主是否有親和力、服務意識,是讓店鋪長久開下去的根本。
區域加盟:有些特許經營品牌只開放區域加盟,這需要加盟商認清自己的狀況:是否熟悉當地情況,是否對這種業態有深入了解,是否兼具管理能力和銷售能力,是否有較強的市場信息收集能力。
4. 維護好雙方關系
加盟協議越厚越好:加盟意味著雙方要維持長久的關系,需要有協議對經營的各方面進行詳盡約定,一般來說協議越厚越好,因為可以對各種可能情況加以明確,避免日后可能產生的糾紛。
生意終歸是你自己的:作為加盟商要明白,服務質量等各個方面上不去的話,最終毀掉的是你自己的生意。
維護品牌是雙方的事:加盟商要使用加盟主的特許經營資源、商標、形象,要有維護品牌的意識,不要以為品牌不是自己的。品牌毀掉了,既影響加盟主的形象,你的生意也做不下去。
復制不代表不能創新:認同總部的經營理念,遵循總部的規章,但也可以有所創新,經過總部同意,自己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做些有特色的服務或宣傳。
資料
專家支招之:9步選擇法
中國政法大學特許經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特許經營專家李維華:
創業者加盟特許經營體系時,可以遵循一定的科學流程和步驟,主要分為9步:準備一定的特許經營理論與知識,對行業進行定位,全面收集特許人(加盟主)的信息,選擇加盟品牌,評估項目,確定加盟店特許經營形式,選擇加盟的企業實體形式,選定項目并且籌集資金,簽訂合同。
具體過程中,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加盟主對加盟商是否誠信,是否有雙贏的心態和行為,是否熟悉特許經營的理論知識和游戲規則,是否有好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對加盟主有持續的支持和協助等都是主要考慮因素。

專家支招之:多條件篩選
目前中國的特許經營領域,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既給了人們更多創業機會,但也有不少圈錢的現象。
我的建議是:1.要看直營店,特許經營意味著加盟主和加盟商一起把店開好的能力,好的品牌一定是直營先做強,再做大;2.看那些店的統一性,例如視覺識別系統、陳列、面積大小(不會差距過大)、服務態度等,大品牌在此方面都沒有差別;3.看二次加盟商的數量和比例,這些人之所以開第二家、第三家店,是因為第一家能夠盈利,所以重復加盟體現了可復制性;4.同店增長率,是否推出新產品,具有讓老店繼續盈利增長的能力;5.特許經營合同越厚越好,合同越薄越麻煩;6.看對方有幾個品牌,最好選擇單一品牌專注經營的,多品牌經營難度很大,有些“騙子”就是用多品牌運作的。
專家支招之:時刻進行對比
BFC品牌加盟總部副總經理劉永剛:
創業者找加盟項目時,信息渠道很重要,加盟品牌自身網站、加盟類網站、紙質媒體、行業展會等都要看,此外還有自營門店,最重要的招商工具其實是店鋪本身。
此外要做到時刻對比:合同做對比、加盟主負責人的介紹也要做對比,實際考察的過程當中還要做對比。對加盟合同的細則要心里有數,萬一出現糾紛最主要的根據還是合同,最好能找個律師幫忙把關;不要依照加盟主的指導去考察店鋪,應該自己去找;此外還要去了解一些相關的負面信息。
小店成就的特許經營傳奇
一家依靠單一產品的特許經營企業,最終走上了資本市場,譚木匠獨特的加盟文化是解開這一密碼的關鍵。
文/曲琳
2009年末,譚木匠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譚木匠”)登陸香港聯交所,這多少有些讓人意外,一家“依靠小店賣木梳”的特許經營企業也能上市?作為一家以制造、銷售木梳為主的企業,譚木匠2009年的營業額達到1.39億元,而加盟店是其惟一的銷售渠道,創始人譚傳華如何能讓300位加盟商甘心跟隨,成就這一“小店上市”的傳奇?
單一產品的銷售奇跡
從1995年正式注冊“譚木匠”商標,木匠世家的譚傳華選擇木梳作為惟一的產品,在銷售方式上則嘗試過沿街叫賣、主動進商場、被迫開專賣店,逐漸站穩了腳跟。而真正用特許經營的方式發展壯大,則頗有機緣巧合之意。
1998年,一位四川南充的顧客主動要求在老家為譚木匠開分店,譚傳華的承諾是,“不收加盟費,裝修費由加盟商承擔,進貨先打款,賣不出去可以退貨”,對店鋪位置、裝修等沒什么特別要求。第一家加盟店隨之誕生,并很快在兩年左右突破了100家。
1999年,工行萬州分行行長秘書李先群即將辦理內退,想起兩年前看到的譚木匠的“招聘銀行”事件,覺得這位老板很有膽識,加上與譚木匠的品牌顧問李平是朋友,便決定到四川涪陵做譚木匠加盟店。如今,她已在北京擁有11家店鋪。
對這把自己銷售了8年的木梳,李先群的理解與8年前相同:梳子是生活必需品,但局限是可重復消費性不強,不可能走量,只能細水長流。不過譚木匠作為“工藝品日用化,日用品工藝化”的代表,其品質與品牌競爭力都有優勢。
直到現在,很多人也不明白,在單一渠道、單一品牌、單一產品這條“死胡同”中,譚木匠的贏利性究竟何在。對于這點,李先群也沒完全想通,她的11家店鋪里,有的一個月能夠銷售七、八萬元,較少時只能銷售二、三萬元,但每年同期的銷售額浮動都不大。
在零售業的特許加盟領域,單一產品如何銷售算得上一個大難題。兩年前,譚木匠北京市場顧問陳思廷上任,他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為加盟商進行銷售指導,經常到加盟店中在同店員聊天,分析每家的產品銷售情況。他每個月為北京市場的加盟商講課時,這些內容都將一同分享。
不過大家心知肚明,“禮品”是譚木匠木梳最實際的身份,讓喜歡該品牌的人不斷愛上新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除公司內部研發團隊之外,專業網站、院校以及國際設計師事務所都在為譚木匠的新品開發獻策獻力,這使譚木匠擁有近3,000個品種,已獲得60項技術專利。也正因此,一把梳子的價格才能夠賣到同類產品的幾十倍。
找到“戰略加盟商”
對譚木匠的加盟商來說,在開店初期耗些精力,等生意走上正軌,也就沒太多可操心的地方,CIS系統為店主們減少了很多麻煩,再加上沒有頻繁的促銷,價格統一“一口價”,譚木匠的店鋪管理難度并不高,出現任何問題就找片區經理或督導。
不過,譚木匠目前一個甚至幾個省的片區經理與督導加起來只有兩、三人,店鋪出現問題的并不多。用陳思廷的話說,店主們閑來無事,就會開始思考再開一家店。實際上,譚木匠的加盟商中很少有人只開一家店,對他們來說,管理一家店與管理四、五家沒有太大區別,而由于單店的利潤率不高,多店能讓加盟主有更好的回報。北京市場95%以上的店能盈利,一年半左右即可收回投資,而剩余5%往往是由于房東拒絕續簽合同無法開下去,因此多開一家店就可以減少風險。
李先群的不少精力都花在找店址上。2003年之前,在顧問公司的建議下,譚傳華一直希望能夠在北京開直營店,沒有開放加盟體系。計劃更改之后,在他的鼓勵下,李先群成了第一批獲準進入北京的四個加盟商之一,四次北上才得以找到店址。在2008年譚木匠公司年會上,她將在北京找店地的遭遇講述給現場的高管與加盟商們,連譚傳華也感動落淚。
如今尋找店址對她來說越來越順。最近在商超中新開的店就是這樣,由于在家樂福的店鋪效益不錯,歐尚與物美的招商負責人就會主動邀請她進駐。對譚傳華來說,像李先群這樣的“戰略加盟商”在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這也是譚木匠在內地沒有直營店,800多家店鋪都是加盟店的原因。戰略加盟商多開店可以提高收入,而總部的出貨量也在增加,管理成本相應減少。
但在對加盟店的控制上,譚木匠一直保持著嚴謹的風格。加盟商無權促銷,即便是團購價也是全國統一折扣??偛繒I績水平、管理水平與投訴情況等多方面作為評價依據,把加盟店分為5個級別,級別高的店能夠獲得更多新品的銷售資格。
詮釋加盟的文化
戰略加盟商正在顯示其對于譚木匠的擴張作用。2009年,譚木匠在北京地區的加盟店增加了13家,而加盟商則只新增了一位,而且是從200位意向加盟商中“海選”出的。
譚木匠的篩選順序是:先填寫信息資料,之后片區經理篩選之后剩下1/10左右,之后是三次約見,如果過關就再和總部對話。資料采集問卷中有一道題是“為什么想加盟譚木匠”,四個選擇分別是“擁有自己的事業”、“喜歡譚木匠品牌”、“賺取利潤”與“獲得市場定位”。合適的加盟商應當對利潤不太看重,而沖著盈利去加盟的人在得知這種溫吞的經商方式之后,興趣也打消了一半。最重要的一點是,加盟商要跟公司有相近的價值理念,片區經理約見的過程中,就會暗中考核其價值觀。
譚木匠的公司文化是“誠實,勞動,快樂”,譚傳華的朋友曾這樣評價,“大家看到譚木匠賺了多少,卻不知道他沒賺多少。”譚木匠杜絕言過其實和病毒式營銷,勇于說出自己產品的缺點:梳子會掉色,會掉齒,如果產品是整木加工而不是合木,還有可能折斷,但大家喜歡它就是看中了環保和天然,說出問題之后還會告訴顧客如何來避免。
現在譚傳華逐漸淡出日常管理事務,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在員工眼里已根深蒂固。對加盟商來說,加盟譚木匠就是認同了一種文化,而譚木匠也十分尊重所有加盟商。開年會時,公司高管會夾道迎接加盟商;同加盟商吃飯,一定是公司員工來付款;片區經理不能跟加盟商建立太緊密的關系,避免決策中有偏向;答應加盟商的事情一定做到。
陳思廷將此歸結為“漣漪效益”,“就像一塊石頭丟在池塘里,中心浪起得最高,往外擴散時就越來越低,管理層級越多,越沒辦法避免。惟一的方法是反復地說這些事情。作為譚傳華身邊第二、三圈的員工,他的言行一直影響著大家。”
文章由(創業項目)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