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中國茶業內的品牌還非常弱小,中國茶業目前尚處于品牌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如果換個角度看,中國茶業目前也存在巨大機會。在市場監督機制不到位、誠信缺失的情況下,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卻在增強,因此有哪家企業能真正理解品牌的意義并大力建設其品牌,它就有可能在未來的中國茶業贏得有利地位。鑒于此,我想對未來茶葉品牌的建設提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1.從“價格導向”到“價值導向”
前不久,我參加了安徽農業大學在合肥舉辦的“回歸原點:中國茶的品牌征途—2012中國茶葉品牌主題論壇”,該論壇重點是聚焦消費者的價值。過去幾年,我國茶葉通過名優茶的建設,有效拓展了國內的茶葉消費市場,但也出現了名優茶導向上的偏差,導致企業過度重視禮品市場開發,所謂“買的不喝,喝的不買”,茶葉依賴于關系銷售,而忽視了消費者在茶葉消費過程中所關心的“安全、便捷、物有所值”等根本性問題。由于茶葉是一種健康飲品,今后消費者對茶葉質量的要求只會越來越苛刻,因此,質量安全是品牌產品的基本要求。
2.從“概念宣傳”到“品飲推廣”
在品牌的推廣過程中,企業要學會與消費者溝通。雖說大多數企業在品牌建設中,都很重視市場調查反饋的結果,并依據調查結果來制定營銷策略,提煉企業產品的消費亮點,或者說產品賣點,然后用大量廣告宣傳去引導消費者,灌輸自己策劃出來的消費亮點。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消費者獲得資訊的渠道非常廣泛,會對企業宣傳作更多的思考,因此傾聽消費者的意見顯得尤為重要。像企業組織茶葉品飲推薦會,讓消費者之間進行交流,傾聽消費者意見,獲得消費者對品牌的深度認可,是茶葉推廣中非常有效的方式。另外,新媒體的出現也給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互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這方面,我很欣喜地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茶葉加盟企業,正通過微博來與消費者進行直接互動。
3.從“名茶”到“名牌”
由于茶葉產品的特殊屬性,傳統名優茶受產地的限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做大,而是要做精做細。在傳統名茶的建設上,我國已經引進了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兩項制度,對生產區域、制作技藝、傳承人等都制定了詳細的保護措施。但由于在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重認證輕管理的情況,目前這兩項制度的實施還不是特別理想,但既已邁出積極的一步,相信通過保護制度的推廣,生產者和消費者對保護法律意識的增強,傳統名茶的特色將會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