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當沃爾瑪、麥德龍等外資零售巨頭入廈跑馬圈地,本土超市紛紛驚呼“狼來了”。可從廈門這幾年的商業發展看,多數的本土商業企業并沒有因為外資巨頭的競爭而淡出江湖。對于曾經是廈門超市的領頭羊、頂峰時期在廈擁有數十家超市和網吧的閩客隆,此番被迫股權轉讓并成為外資并購對象,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內幕原因“不簡單”,但主要還是閩客隆“自己扳倒了自己”。
資金鏈斷裂是直接原因
“閩客隆的資金周轉出了問題,我們已經被欠了好幾個月貨款……”談起閩客隆被迫轉讓的原因,許多供應商第一反應就是認為公司資金鏈斷裂。據稱,由于近兩三年閩客隆的經營效益日益滑坡,公司占用了大量的供應商貨款而難以周轉償還,不少供應商正打算對閩客隆的進行“斷貨”。
對此,閩客隆的運營部經理及新任的總經理張水龍并不否認。據稱,上周三新的管理團隊清查完閩客隆的財務狀況后,相關資料顯示:閩客隆的負債已經突破1000萬元。“不過,這么大一個連鎖企業,正常運營時欠下1000來萬債務并不算可怕,關鍵是這1000萬資金的去向……”話中似乎透著一絲隱諱。
管理混亂導致一盤散沙
或許,資金周轉困難并非閩客隆變故的主要原因。在記者的深入采訪中,閩客隆的供應商、內部員工、高層,以及廈門零售業內人士,一致指出:管理混亂是閩客隆由盛轉衰的最主要原因。
“家族式的管理,加上沒有嚴格的制度保障,這么大的連鎖企業就是一盤散沙!”一位閩客隆員工如是說。但對此,張水龍不完全同意,他認為不少國內外名企也是家族制企業,它們卻能經營管理得很好,閩客隆混亂的關鍵是“沒有一個核心的管理團隊”,獎懲不明、文化缺位、管理專制,沒有幾個內部員工真心為企業“賣命”。
多元化經營喪失競爭力
提起閩客隆,市民多數只了解它是超市,而不知道它還擁有一個全省聯網的“英雄在線”網吧,據說目前僅在廈門就有10來家連鎖店,而龍巖、福州等地也有該網吧。更有甚者,閩客隆一位內部員工稱,閩客隆曾經還投資過餐飲店、KTV、IT零售店等,曾經還是某電腦品牌的廈門代理。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在零售業競爭如此激烈的廈門,閩客隆沒有把資金用于自身購物環境、經營管理的提升和改造,反而分心投資其他領域,必然會削弱其在超市零售業的競爭力。
倉儲式超市未與時俱進
在風云變幻的商業零售領域,每個企業發展都沒有絕對的優勢,只有相對的超前優勢。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廈門的零售業還是“百貨商店+食雜店”模式為主時,閩客隆將先進的倉儲式超市率先引入廈門,并以其低廉的價格優勢,迅速贏得廈門市民的青睞。
然而,隨著沃爾瑪、好又多等外資大賣場進駐廈門,閩客隆的價格優勢很快失效。而相比倍順、88、悅士等,閩客隆的購物環境、服務水平又沒有什么優勢。此前,閩客隆老板曾國賢也意識到這一點,并下決心要將閩客隆改造成“鄰家鋪子”社區便利店,但這個計劃的推進非常緩慢,沒能扭轉大局頹勢。
內外資夾擊排擠閩客隆
當然,雖然分析了這么多原因,但不能否認閩客隆的沒落與競爭對手的沖擊有關,這里頭有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巨頭,也有88、悅士、永輝等臺資、內資便利店和超市。
據業內人士分析,閩客隆發展的頂峰時期就是在2000年前后,自從沃爾瑪、好又多等外資大賣場進廈后,閩客隆便開始逐步走下坡路。到了近兩三年,廈門社區便利店逐步興起,而閩客隆的“鄰家鋪子”又錯失發展良機,最終導致了“四面楚歌”。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