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松松賺錢”、“三位一體(連鎖店、俱樂部、網絡書店)的書業模式”、“唯一全國圖書連鎖牌照”,這些在席殊書店身上的美麗光環,最終被證明只是不堪一擊的肥皂泡。
作為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民營全國性連鎖書店,席殊書店曾遍布全國400多個城市。而今,600余家加盟店或倒閉、或更換招牌,這個曾被譽為唯一能與新華書店抗衡的民營連鎖書店代表,走到了窮途末路。
隨之一起走向末路的是“書店特許”的美麗謊言。
特許書店多以失敗告終
一向被認為是風險低、回報穩定的特許加盟,放到圖書市場就成了笨拙不靈的商業模式。幾年前這一模式在該行業也曾呼聲甚高,現在卻讓眾多特許書店面臨與席殊同樣的命運。
先鋒書店是徐州頗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學術性書店,該店總經理沙劍鋒浸淫十年終于成為徐州民營書店的老大。他告訴記者:“先鋒在徐州本地具有比較高的知名度,前幾年一直在嘗試做特許加盟,但現在都在收。”
因為先鋒書店的特許加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凡是從總店統一進貨、配送的店面,全部倒閉。而某些只借用先鋒名字,不交加盟費,完全自己經營的反而能成功。“以濉寧縣一個先鋒書店為例,原本是我這邊的加盟店。但老板感覺學術性的書店在縣城無法存活,馬上轉做教輔,與我這里一點關系都沒有了,可是事業卻越做越大。”
上海學友書店業務經理邱建華介紹,上海先行考試書店也以發展特許經營為主,最快的時候市區一下子發展起十幾家加盟書店。但由于經營不善,現在都變成了私人承包。
與這些失敗形成反差的是,2005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05年中國特許經營發展藍皮書》顯示,圖書音像銷售是特許經營十個投資熱門行業之一。而前不久,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發布的《2007中國特許經營發展報告》顯示,書店新增體系卻接近于零。
這個理論與實際的巨大反差,足以得出“中國的民營書店難以靠特許加盟發展”的結論。
敗在管理和運營系統上
中國有上千家出版社,每年都有幾十萬新書,任何一家書店都不可能以全取勝。而每個城市文化底蘊和特色都不同,民營書店必須要適合當地文化土壤,要有特色才能存活。而特許加盟的書店相當于復制了千百個沒有特色的小書店,必然失敗。
總結圖書加盟失敗的原因,許多采訪者都提到了“圖書行業特殊性”。圖書是一個統一定價、貨源多元化、極其標準化的產品,也就是說產品沒有特殊性和壟斷性,又因為中間利潤空間很小,很難盈利。而服裝、藥品、家電等的銷售利潤空間很大,加上其產品、品牌特殊性,所以加盟連鎖容易成功。
沙劍鋒說:“中國有上千家出版社,每年都有幾十萬新書,任何一家書店都不可能以全取勝。而每個城市文化底蘊和特色都不同,民營書店必須要適合當地文化土壤,要有特色才能存活。”
書店要生存,必須有特色。而特許加盟的書店相當于復制了千百個沒有特色的小書店。抹殺特色、千店一面與書店生存法則背道而馳,必然導致失敗。特許還要求有很高的物流能力,這又是幾乎沒有經歷過市場化運作的書店所不具備的。如席殊書店一樣命運的特許書店,大多都死在管理與運營系統的不健全上。
“特許連鎖的書店在配送方式上特別死板。放開經營就不是特許,但從總部給分店配貨的話,物流能力又達不到。總部幾乎和普通書店同時到貨,再到分店時間會延長,搶占市場上又敗一招。”沙劍鋒如是說。
邱建華告訴記者,日用品統一配送可以從供貨商那里壓低折扣,但到書店總部拿書,不一定是最好的價格,批發市場折扣往往更低。二手書市場、特價書、網上書店,這些銷售渠道都對連鎖書業有很大影響。
目前,盡管民營、外資全面進入圖書(含電子出版物)的批發、零售渠道運營,新華書店“一統江山”的市場格局正在打破,但其龐大的渠道資源和網絡勢力猶在。行業主體60余年的傳統勢力及利益分配模式,對連鎖書店經營構成巨大壓力。
結算方面,特許加盟書店也遭遇了不小的尷尬。“如果把貨款的賬期放到小書店,總店是死路一條。但是不放賬期,小書店的加盟者是死路一條。”沙劍鋒這樣形容。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