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來,南京華誠超市100多家門店已經有五六十家關門了!”近日,華誠超市員工向記者反映。
華誠是響當當的連鎖品牌,曾經多年位列中國連鎖百強,在南京,華誠超市的24小時便利服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經營形式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突然間,華誠“百店”盛景不再,也許沒有太多人在意這種變化,畢竟南京超市多如牛毛,可是對于華誠員工來說,這卻是一樁傷心事……
背景
1995年,北京華誠集團在南京投資開設華誠超市。
2001年,北京華誠面臨債務問題,將華誠超市轉讓給了南京新港高科、江蘇弘業、江蘇海外企業集團三家公司,同時成立江蘇華誠新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去年12月,原華誠超市的大股東南京新港高科因難以忍受華誠長期虧損,將所持江蘇華誠新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37.758%股權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南京深圳裝飾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將所持江蘇華誠16.182%股權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上海杜軒投資有限公司。杜建成作為這兩家公司的代表,成為華誠超市的最大股東,并于去年12月20日,成為華誠超市的董事長。
“本土超市之父”
門店紛紛關閉
寧夏路、福建路、三牌樓、廣州路、丹鳳街、中華路、夫子廟、半山園……昨天上午,記者見到了華誠超市的幾名老員工,他們掰著指頭數了數已經關閉的門店,“這些都是鬧市區的,一旦停了再恢復就難了!”員工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而且記者調查發現,還有些店在繼續關閉,而很多員工甚至還不知情。在瑞金路上面積上千平方米的華誠超市已是鐵將軍把門,附近居民說,前幾天超市還在營業呢,不知道怎么突然就關了,“多少年了,里面的員工都是老熟人了,不知他們到哪去了。”居民們頗為關切。
侯家橋華誠超市往日總是生意興隆,可是前晚記者經過發現,這家超市也關門了。丹鳳街華誠超市的燈箱標志已被拆得一干二凈……
據華誠超市一位資歷最老的店長張先生稱,華誠是在1995年進入南京的,第一家店是山西路店。那時他就進入了華誠工作,一干就是12年。
“從一家發展到100多家直營店,不容易啊!”據了解,華誠超市最初由北京華誠集團在南京投資開設,蘇果超市是在1996年開的第一家店,晚于華誠一年,因此華誠也被稱為“本土超市之父”。去年華誠超市由上海杜軒公司和南京深圳裝飾公司接手。
公司員工說,超市轉讓時,超市門店、倉庫里都有大量的貨,整體狀況還說得過去,僅從門店來看,100多家直營店在營業,基本都能盈利,每天營業額100萬左右,2007年春節期間,單月的營業額達到了四五千萬。
“資金鏈斷裂,斷貨嚴重”
“去年已經有供應商被拖欠款項了!”員工說,公司資金短缺、經營管理不善的問題當時就顯現出來的,當初兩家公司承諾各自注資1500萬,實際只有一家到賬。超市長期拖欠供應商貨款,喪失了誠信,供應商漸漸不再給華誠供貨,即使供貨也必須現款結賬,這對周轉量巨大的連鎖超市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困難。據了解,已經有多家供貨商與華誠超市對簿公堂。
“資金鏈也斷裂了!”據了解,按照華誠超市100多家門店,1000多人的規模,每個月的運營成本需要500萬元,而沒有資金投入,顯然無法運轉。
“一年時間了,公司除了去年春節期間進一批貨,直到五一,才用唱經樓的辦公大樓抵押貸款800萬進了一次貨,我們就在這坐吃山空!”員工說。
一位熟知內情的員工稱,直營店開張的貨品充足率至少應在70%~80%,可是目前實際缺貨率達到95%。
現在,超市的營業額直線下降,從最初的每天100多萬下降到五六十萬。“更糟糕的是,一些暢銷商品經常斷貨,漸漸的,老主顧也不來了,七八月份就有門店關門了。”超市員工說。
“我們超市去年還有1800名員工,目前只剩1200人左右了!”一名元老級的員工說,超市管理層曾宣稱,超市門店只打算保留10到20家,員工100到200人,在九十月份,門店關閉達到了一個高峰。
發展部一位員工稱,加盟店相對獨立經營,在目前直營店紛紛關門的情況下,加盟店基本還在正常營業。相比之下,員工認為公司的管理肯定是出了問題。該員工稱,現在除了直營,華誠超市還在發展加盟店,在他看來,發展加盟其實就是品牌的輸出。但是這一塊已經停頓很長時間了,“自己貨都供不上,還能再發展加盟店嗎?”
曾有員工建議承包制
據一位店長稱,目前大家對于超市面臨的狀況十分焦急,“華誠是大家共同創立起來的,誰也不希望看著倒掉啊!”
他說,今年7月份,憂心忡忡的店長們開始集體行動,共提交了100多份公司改革建議給領導,在其中,店長們明確提出,如果公司困難,員工們可以暫時不拿工資,甚至從家里拿錢出來,公司可以將門店改為承包形式,讓員工自主經營,在渡過難關后,員工可以再把店交還。
員工稱,當時大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住華誠這個品牌??墒沁@些熱心的自救建議最終沒有被采納,更讓大家氣憤的是,在一次找公司領導詢問時,領導竟然稱,所有100多份建議材料全部丟失了。
門店停業、員工停工、供貨商要債……面對這一切,華誠超市的老板杜建成在電話里還是那句話:“我們會想辦法救華誠!”那么,下一步準備怎么辦?杜建成不想多說,只是告訴記者:“華誠在資金方面的確有問題、有缺口,政府也一直在幫助扶持,現在,我還得求助于政府。”
曾有消息稱,杜建成從來都沒想過救華誠,他只是想找個好買家出手,賺一筆,然后抽身。可杜建成從來都堅決不承認這種說法。
據杜建成的一位朋友透露,華誠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入不敷出的華誠并沒有改變多年來的虧損狀況。更重要的是,供貨商的不斷討債,讓華誠不得不拆了東墻補西墻,而它的資金缺口也越來越大。
品牌損失難估量
供貨商:要不到錢就起訴
“好在我們的冰柜都已經收回來了,但還欠著我們15萬元的貨款。”和路雪南京銷售總經理張海松說。
張海松和華誠超市合作多年,前期還算愉快,前兩年,華誠的資金問題還沒有威脅到張海松供貨的地步。直到今年上半年,張海松意識到華誠的資金存在缺口,隨時可能出現斷裂,于是供貨變得更加小心。“上半年,我們一直都是給多少錢,供多少貨,直到五六月份,華誠方面的負責人把欠我們的所有款項全部結清,而且還給我們公司打了10萬元的保證金。”
張海松說,在獲得這10萬元保證金后,和路雪對華誠恢復了供貨,供應了兩個月后,公司結賬發現,貨款已經遠遠超過保證金的數額。
張海松人在外地,心卻在南京,“我也聽說他們很多門店都關了,所以很不放心,等我回去再跟他們交涉一下,實在不行,只好起訴了。”
加盟店:就像沒媽的孩子
前晚,記者來到位于虹苑的一家華誠超市加盟店,該店還在正常營業。女店員稱,華誠的事情他們十分關注,因為大家都是靠這個品牌生存。
“現在我們周圍的華誠直營店都關閉了。”女店員說,有時顧客也會問,他們只好搪塞過去。“暫時銷售還沒有什么影響,以后就難說了!”
她還不解地問:“華誠品牌真是不錯的,怎么會走到這一步呢?現在我們就像是沒爹媽的孩子,心里一點底都沒有!”
元老:品牌損失難以估量
“很多都是老員工啊,有豐富的經驗,對于華誠也很有感情。”華誠超市店長張先生說,目前店長就流失了三分之一左右,這些都是人才,對于公司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
在華誠超市總部,記者也發現,六層的辦公樓已經空空蕩蕩,總部的一位員工稱,本來有200多人在辦公樓上班,現在基本都不來了。
同樣令人痛心的是地段資源的流失,配送部的一位女員工說,華誠超市由于經營時間長,門店布點非常多,而且都是黃金地段,“這些地段一旦放棄,再想回頭就難了!不少超市已改作他用了。”目前一些尚未徹底關閉的門店,也只留了一兩個人值班。
更重要的就是品牌的損失,由于門店不斷關門,顧客對于華誠的認可度也在下降。“超市最講究培養顧客忠誠度,這是華誠立足的基礎,如果這些顧客流失,那損失是無法計算的。”
資金缺乏雪上加霜
內傷:資金是最后一根稻草
華誠走到今天,資金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對于曾經的競爭對手,蘇果超市的相關負責人并不想多加評價,只是表示,對方有可借鑒的地方,蘇果仍然會學習。從今年的業績來看,蘇果超市在南京新增50多家店面,達到550家左右,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三成。有人說,一家超市在3~5年內不賺錢是很正常的事,在蘇果這位負責人看來,三五年不賺錢,外資超市能挺過去,但內資超市肯定不行。“資金對于超市來說非常重要。”
南京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王國才博士也贊同這一說法,他認為,華誠目前面臨的局面,原因可能很多,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無疑是資金。“在零售業有一句話:規模至上。也就是說,整個行業的規模經濟很重要,因為零售業可以說是一個微利行業,沒有規模就沒有利潤,在擴張、管理、運作等過程中都可能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華誠超市沒有資金注入,而是一味想走錯位競爭的道路,顯然是底氣不足的。
外傷:市場趨于飽和
王國才對零售業做過深入的研究,他認為南京的超市已經趨于飽和,超市在南京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狹窄。
在這種情況下,華誠超市想異軍突起光憑所謂的“混合經營”還不行,必須要有豐富的商品和低廉的價格。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渠道能力、降低成本的能力,常年處于虧損狀態的華誠超市顯然不是蘇果以及其他外資超市的對手。
此外,還有一點成為華誠超市的軟肋。杜建成是個危機管理咨詢專家,一直以來都是與投資打交道,從來沒有從事過零售業,因此,從員工到供應商,都對杜建成的經營管理能力抱著懷疑態度。
王國才還表示,如果華誠超市遭遇不測,那么對其他渠道而言,道路將更加寬闊。“競爭到最后,就會出現行業寡頭,他們將占據80%的市場份額。”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