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多年來一直在高速發展的外語培訓行業來說,眼下絕對是一個格外寒冷的冬天。據了解,靈格風、凱恩英語等多家連鎖外語培訓品牌相繼倒閉的事件,讓這個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社會信任危機。
事實上,隨著行業泡沫的逐漸破滅,前幾年一直受到VC、PE青睞的教育培訓行業不再是資本的寵兒。業內人士認為,這個已經投資過熱的行業,接下來一段時間將出現一輪劇烈的市場洗牌。
英語培訓市場遭遇“倒閉門”寒流
2009年10月底,號稱具有100多年歷史的英語培訓機構靈格風爆出全國多家培訓中心倒閉的消息。事實上,在過去幾年里,這家頗具知名度的英語培訓機構已經多次傳出學校倒閉的傳言。從2009年初開始,靈格風在全國一些城市教學點出現“破產、停課、卷款逃跑”的情況:2009年1月18日,香港靈格風破產;7月30日,深圳靈格風人去樓空。
據了解,去年10月26日,上海靈格風英語培訓中心僅剩的兩個教學點——徐匯與浦東中心同時歇業,緊鎖的大門上張貼著告示:“月虧損高達數十萬元,整體運營難以為繼。”據悉,上海的1300名學員向靈格風支付的4000萬元學費也不知去向;10月29日,靈格風武漢培訓中心武昌、漢口兩個培訓點也鎖上了大門,面對人去樓空的教學點,數百名學員同樣陷入“交了錢卻沒課上”的尷尬境地。
繼10月份上海、武漢發生關門事件后,靈格風廣州培訓點也關門易主。廣州靈格風一位高層對外證實,廣州靈格風已被總部設在上海的新動態教育集團收購,旗下3個教學中心(東山口、五月花和財富廣場)的2000名學員和100余名員工全部被新東家接管。一連串關門事件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靈格風事件逐漸升級為全國性的關注焦點。
靈格風的倒閉,只是國內多家外語連鎖培訓品牌接連遭遇“倒閉門”的縮影。2009年12月中旬,在上海經營了13年、號稱畢業生超過17萬人的凱恩英語投資人突然失蹤。有關方面表示,三名外方負責人是否攜款外逃還不能確定。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7月以來,凱恩英語的財務狀況就已經每況愈下,至今拖欠教師工資、物業費、房租近百萬元,多名教職員工在此期間離職。
據了解,全國各地發生的近十起知名外語培訓機構倒閉導致學員學費無法退還的事件,這讓原本日子一直很紅火的外語培訓產業正在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寒冬。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來說,接連發生的“倒閉門”事件,“讓外語培訓行業正在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
行業大洗牌已無可避免
對于接二連三發生的學校倒閉事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導致這些英語培訓機構關門大吉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經營不善導致的資金鏈斷裂,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外語培訓市場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泡沫。
毫無疑問,金融危機對白領人群的沖擊最大,像靈格風這樣以白領為主要目標人群的外語培訓機構受到嚴重影響。但是,金融危機只是培訓機構頻現“倒閉門”的一個導火索。據介紹,伴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培訓機構急劇擴容,高端英語培訓市場的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同時,不少培訓品牌選擇能夠快速發展的連鎖加盟商業模式,這些培訓機構通常選址租金昂貴的高檔寫字樓,投入成本非常高,在遇到金融危機來襲時一旦生源得不到保證,就很容易遭遇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并最終被淘汰出局。
廣州都叻培訓中心主任姜寧認為,眼下外語培訓機構的倒閉潮,這是整個教育培訓行業泡沫遭遇經濟不景氣產生的必然結果。事實上,中國英語培訓市場早有泡沫存在,前幾年不少英語機構為了搶占市場加速了開店擴張的步伐,但是成本還沒有收回就不幸遭遇到了經濟不景氣和英語培訓消費需求的縮水。但是,這些培訓機構的運營成本并未因為學員減少而有所降低;另外一方面,消費需求的縮水意味著支持機構后續運營的資金的缺乏,結果不少機構最終會因資金鏈的斷裂而被迫宣布倒閉。用研究教育問題的專家、廣東省社科院副研究員葉嘉國的話來說,“現在,教育培訓行業正在經歷著泡沫破滅的過程,接下來這塊市場出現一輪劇烈的洗牌已經在所難免”。
熱錢不再青睞教育領域
據了解,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教育培訓行業由于回報穩定、風險相對較小,一度成為風投“避風港”。但是,接連發生的學校倒閉事件,不但使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正在面臨信任危機,也使一直被認為具有“抗風險、抗周期”優勢的教育培訓行業暴露出了一定的投資風險。事實上,在過去兩年時間里備受各路VC、PE青睞的教育培訓行業,現在已經不再是熱錢爭相扎堆的領域。
ChinaVenture的有關統計顯示,在經歷投資過熱后,2009年中國教育行業創投市場顯得十分冷清。根據該機構發布的《2009年11月中國教育行業投資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09年1~11月,國內教育行業共發生投資案例僅為8起,投資金額為6.44億美元,規模明顯縮小。而在2008年,教育行業共披露了33起投資案例,涉及金額達42.29億美元。可見,2009年,中國教育行業創投市場涉及金額比2008年減少了約85%。根據數據顯示,2008年11月~2009年11月,中國教育行業創投市場活躍度正在呈現逐步下降的態勢。
華威國際(CID)總經理羅文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教育投資機構一般都分布在非學歷教育領域,單純為了規避風險而把重點轉向教育這樣剛性需求的行業,“當然會出現投資過熱的現象,惡性競爭也在所難免”。
文章由(創業項目)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