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解放西路的全發大藥房渝中區總店已經關門 記者 張質 攝
全發大藥房總店關門了
繼時珍閣、雙葉、麥克之后,重慶“四大民營藥房”徹底退出醫藥零售市場
全發大藥房已經倒閉了。近日,隨著全發大藥房儲奇門總店的悄悄關門閉戶,也意味著曾號稱重慶“四大民營藥房”的時珍閣、雙葉、麥克和全發已經全軍覆沒,徹底退出了重慶醫藥零售市場。
重慶醫藥行業商會會長唐良平認為,重慶民營藥房相繼敗走麥城,首先是由于連續瘋狂價格戰,造成利潤下滑;其二是不專注于主業,導致資金鏈斷裂;第三是政策連續緊箍咒,藥品零售利潤下降,市場競爭加劇。
事件 高層人士全部“失蹤”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儲奇門全發大藥房總店發現,四個卷簾門全部緊緊關閉,敲了半天門,里面沒有任何反應。
隔壁“江湖面”的老板告訴記者,藥房已經關門10多天了,現在店里也沒有留守人員。隨后,記者反復撥打全發大藥房多位高層人士的電話,要么無法接通,要么無人接聽。
同在儲奇門一條街上經營藥房的業內人士則透露,由于經營不善,全發大藥房早在半個月前就沒錢進貨,已經倒閉了,老板現在下落不明,其他加盟店現在已經開始自謀出路。
據了解,2007年底,全發大藥房原老板石宗全由于債臺高筑,不得不將藥房賣給了我市一家房地產公司涂姓老板。
內幕 外行操刀“經營不善”
“全發倒閉主要是因為收購方是藥品經營的外行,不懂經營。”記者幾經輾轉,找到了全發大藥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高層管理人員,他分析說,事實上,2007年底收購藥房的房地產老板,根本不懂零售藥品市場,導致嚴重經營不善。
據了解,在收購全發大藥房后,這位涂姓房地產老板曾經調整經營路線,計劃在2008年底前,新建300~500家超市型直營店,布點長壽、涪陵、黔江等區縣。同時,還計劃在璧山圈地98畝,投資1.2億元,建設以前全發一直打算建,卻沒錢興建的藥品物流配送中心。
不過,直到全發徹底倒閉,上述計劃始終沒有真正實施過。2007年底,經過重新裝修,位于儲奇門的全發大藥房總店曾經重新開業。在開業當天,收購方曾經乘坐一輛價值400多萬元、墨綠色的賓利超豪華轎車出現在現場,震驚了業界和圍觀者。
行情 零售藥房“國進民退”
據了解,重慶民營連鎖藥房不僅在我市,在全國范圍內也曾經是聲名赫赫、不容小視的一股強大力量。
在2005年發布的中國藥店百強排行榜上,除桐君閣(11.08,0.10,0.91%)與和平藥房兩大巨頭外,我市還有雙葉、康濟、昌野、時珍閣4家民營藥房上榜。此后數年間,全發、麥克等民營藥房也曾榜上有名,重慶民營藥房曾經一度在國內威名遠播。
不過,從2007年開始,重慶民營藥房就開始集體息聲。時珍閣、雙葉和麥克藥房,相繼拍賣、倒閉或破產。2007年年底,全發也被迫轉賣。2008年,中國連鎖藥店百強排行榜發布時,重慶民營藥房全軍覆沒,已經悉數退出榜單。
在民營藥房日落西山的同時,國有藥房卻在步步緊逼。由太極集團(13.54,0.05,0.37%)旗下“桐君閣”和“西南藥業(11.92,-0.34,-2.77%)”兩家上市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大型藥品零售賣場——重慶西部醫藥商城,儲奇門總店已經在全國藥店單店銷售排行榜上是西部第一,全國第二,同時已經在楊家坪、沙坪壩連開兩家分店,觀音橋、南坪等主要商圈以及涪陵、萬州等重點區縣也將陸續開設分店。記者 劉斌
全發大藥房成立于2001年,年營業額曾經達到上億元,與時珍閣、雙葉、麥克藥房一起,被號稱為重慶“四大民營藥房”。2004年、2005年曾經以500多家連鎖店數量,上榜“中國藥店百強排行榜”。
2002年,我市各大國有、民營藥房爆發價格戰,為追求利潤,全發向“上游”出手,收購璧山一中藥飲片廠后,又斥資3000萬元在璧山圈地建新廠,同時還投資酒店業等多元化經營。不過,由于銀根緊縮,資金鏈斷裂,2007年年底,全發大藥房被迫引入投資者尋求重組。
根據資產收購協議,全發大藥房最后被一家房地產公司,以上億元價格全資收購旗下的中藥材公司、酒店、藥房等5家子公司資產和債權債務。在完成收購后,全發大藥房品牌不變,并且保留了原有500多家連鎖店和上千名員工,繼續經營。
文章由(創業項目)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