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華講特許】關于零售的最新、最準確名詞應該是什么?
自從有了互聯網以來,互聯網人就一直喜歡自以為是地攢捏一些新名詞,比如 等,并以此作為噱頭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實際上只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如同影視明星一樣,雖然她對外的名字 非常光鮮,但實際上在她老家的村子里,大家還是叫她 。這幾個名字指的都是同一個人,換名不換人而已。
僅在零售方面,2016年,馬云就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現在的張勇不再提這個了),之后,即便傳統行業出身的人也學會了起新名詞,比如在馬云的“新零售”之后,京東喊出“無界零售”,蘇寧認為應該叫“智慧零售”,有人提出應該叫“全渠道”,有人認為應該叫“數字化銷售”,等等,不一而足。一時間,市面上關于零售到底該叫什么、到底該往哪個方向走的話題塵土飛揚漸欲迷人眼,大家吵的不可開交。然而,每個名詞背后都有一批擁躉者。
名稱很重要嗎?是的,因為名字的背后直接指向的就是零售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趨勢。
那么,為什么說關于零售的最新、最準確名詞應該是筆者于10年前提出的“大特許”,而絕不是上述的所謂“新零售”、“無界零售”、“智慧零售”、“全渠道”、“數字化銷售”等等呢?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其理非常類似于我們給自己做的定位,比如作為教師,你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教書先生”,而應該定位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什么?前者的定位非常窄,所以教師在工作取向、責任義務、提升方向等上就會集中精力于“教書”。而實際上,真正合格的教師最起碼應該在“傳道,授業,解惑”或者在知識、做人、做事等諸多方面而絕非只是教知識上下功夫。定位不同,結局迥異。
為什么企業要學會“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樣看起來貌似寬泛、模糊和甚至繞彎的定位才是真的更準確、更清晰、有高度、有格局、具有未來眼光的定位呢?這是因為只有如此的定位才可以使企業的經營者在現在和未來的品牌聚焦、多元化、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與生產與提供、營銷和銷售、企業文化、戰略規劃、顧客細分等上有更好的寬闊的視野、全球的市場觀、容納天下的格局、百年千年品牌的信念、進退自如的心態、能力和實際戰績。否則,自己把自己限定的非常窄小、有限、局部、片面,則企業的發展必然也是窄小、有限、局部、片面。
所以,所謂“新零售”、“無界零售”、“智慧零售”、“全渠道”、“數字化銷售”等,皆是從簡單的銷售通路與一些而非全部的科技、工具或理念的結合點出發而下的定義,此類定位或純粹的捏造名詞的稱謂思路狹窄,很容易導致企業形成窄小、有限、局部、片面的思維。企業應該從更大的格局、更高的高度、更廣的視野上看待自己、看待世界,所以應該從商業模式而非簡單、底層的銷售通路上去思維。
由此,“大特許”便是如今的關于零售的最新、最準確名詞。
你,叫對了嗎?
您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