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一天樂天瑪特(LOTTE)。負責任地講,讓樂天瑪特退出中國的絕對不只是薩德事件,薩德更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后那根稻草、催化劑或導火索。
僅從時間上就可以說明問題,薩德事件發生在2017年,而從樂天瑪特2008年正式在中國開店的4年后,即從2012年起,樂天瑪特就開始持續虧損,比如據《南方周末》統計,“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間,樂天瑪特合計虧損了195億韓元”。另據媒體報道,2013年樂天瑪特虧損830億韓元,2014年虧損1410億韓元,2015年虧損1480億,2016年虧損1240億,2017年虧損2680億韓元(約合16.4億人民幣)。
與此同時,樂天瑪特的店面擴張數量也開始止步不前和甚至開始關店。根據樂天瑪特官網顯示以及媒體報道整理結果,樂天瑪特2010年開店10家,2011年開店13家,2012年樂天瑪特開店11家,2013年開店7家,2014年開店僅1家。同時,2012年關店1家、2014年關店6家。2015年關店5家,增加1家,凈減少4家。
另外,從2013年開始,坊間就不斷傳言樂天瑪特在尋求出售中國業務和門店。而最終,樂天瑪特的門店及相關業務竟然都是以相當低的白菜價被中國零售企業收購,比如當年曾被樂天瑪特60多億買入的江蘇時代超市,最后以16.65億賣給了利群,價格不及購入時的三分之一。
無論如何,曾經在華門店150家、年營收180元人民幣、最多時70%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宣稱要做“亞洲零售業之最”、曾經的世界500強第28位的財團背景的樂天瑪特在中國市場的慘淡收場都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其僅僅入華11年就夢碎中國的教訓值得我們總結和借鑒。
客觀地講,即便沒有薩德事件,樂天瑪特也極可能像家樂福、樂購、麥德龍等世界零售巨頭一樣淡出中國,因為除了薩德之外還有別的很多原因在導致上述這些洋巨頭們在中國經營日艱,包括:
1、全球大賣場整體不景氣的大環境。
2、同業競爭日趨激烈。
3、不了解中國的獨特零供模式。比如樂天瑪特不了解中國與供應商之間的延遲付款“慣例”等。
4、電商興起。
5、本土零售黑馬們崛起
6、中方對外資在房租和補貼等方面優惠的紅利到期。
7、店面的房租人工原材料的三高。
8、連鎖經營體系不科學。比如為了保持韓資店面的風格,裝修時的貨架、瓷磚都從韓國運到中國,這種呆板的復制增加了許多完全不必要的成本。
9、本土化不夠。
10、外資高管們對中國市場的不熟悉。比如媒體報道稱樂天瑪特的人事、行政、財務均由韓國人員負責,這些人員不但成本很高(媒體報道稱“平時,韓國總部派駐的韓方高管數量多達三四十名,每個高管每人每月開支高達15萬至20萬元人民幣。”“高管赴華任職可攜帶家眷,韓國每家有三四個孩子,教育、醫療、住宿費用全部由公司報銷承擔。有些韓方高管每月僅房租就高達三四萬元”),對中國市場也缺乏了解,其專制味道頗濃的家長制屢被媒體質疑。
11、店面過于分散導致的物流成本高。
12、店面規模數量不足導致零售的盈利模型得不到有效發揮。
13、沒有集中采購導致的進貨成本高。
14、開店成本畸高。媒體報道稱樂天瑪特的青島城陽寶龍店即第一家店投資高達3.2億元,光裝修就耗資8000萬元。
15、人員儲備和培訓不到位。
16、團隊和組織架構問題。“人浮于事,組織架構臃腫。導致雖為零售賣場,員工卻奉行定點上下班、周末絕不加班等風格。”
17、樂天集團辛氏家族的內斗等。
資料來源:
1、經濟觀察報,種昂,《樂天瑪特上演大撤退,“亞洲零售之最”夢斷中國》 ;
2、環球網,丁潔蕓,《樂天瑪特撤出中國全因薩德?韓媒:部署前經營就舉步維艱》;
3、第三只眼看零售,張思瑤,《利群董事長徐恭藻:鐵腕整改樂天瑪特》;
4、中國聯合商報,宋博,《樂天瑪特敗退中國市場新零售發展刻不容緩》。
維華商創,始于1998,中國特許經營與連鎖經營之理論與實戰技法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