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財報顯示,安踏營收259.65億元,首次超越此前一直盤踞中國運動市場老大地位的耐克中國的236.81億元。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安踏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個在本土市場超越國際品牌的民族品牌。
安踏的成長經驗值得學習、研究與分享。茲取幾例,與大家共饗:
1、多品牌。
與單品牌戰略相比,多品牌戰略在風險分散、拓寬市場、品牌年輕化、塑造新的增長曲線等上是具有優勢的。事實上,一直聲稱單品牌戰略的李寧也正在邁向多品牌戰略,比如收購了堡獅龍、Clarks等。
2、收購。
從FILA開始,安踏就沒停止過收購既有與成熟品牌的步伐。收購與自己從零開始打造相比,盡管需要付出可能十分高昂的費用,但收購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直接獲得優秀的品牌、既有的消費者、既有的渠道、既有的全產業鏈等。
3、DTC。
安踏近些年最大的舉措之一就是大力實施DTC的策略,DTC業務(線上+線下)占比已達70%。。事實上,DTC的可控性、毛利、渠道穩定性等非常不錯。但DTC或直營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包括資產重、風險大、管理復雜等。
4、不斷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在專業的安踏、時尚的FILA之后,安踏又開辟了第三增長曲線,即在戶外、露營、徒步等熱潮迅速興起的當下,安踏收購并大力發展可隆體育KOLON SPORT,
5、線上。
數據顯示,安踏的電商收入占比已達到28.9%,且還在繼續增長。
6、加盟與特許經營。
安踏一直都把特許經營作為最主要的商業模式之一,迄今未變。數據顯示,在6600家安踏、安踏兒童門店中,48%即將近一半的店面是加盟店。特許經營模式的低風險、快速擴張等優勢為安踏的江山貢獻了不可磨滅的主要力量。
7、大特許。
安踏是在大特許的商業模式上優秀的杰出案例。其以線下實體店的商業模式特許經營為主線,有效地融合了老模式,包括批發、代理、經銷等;融合了新模式,包括電商、直播、私域、會員、兩社(社區團購和社群營銷)、聯名等;融合了現代科技,包括AI、大數據等以及最近火爆起來的元宇宙、NFT等;同時也融合了李維華中國特許經營思想的諸多最新的現代特許經營理念、知識、模型和算法等。
8、科技。
在愈發追求品質和功效的當今,作為服裝業,其科技屬性和科技競爭愈發突出,以至于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都在多種場合反復強調自己是科技企業。安踏在這個方面也是投入和關注頗大,比如在奧運會上的設備、鞋子、服裝等上就充分展示了包括氮科技、冰膚科技、熾熱科技等在內的諸多科技。
事實上,安踏的研發在最近幾年一直是遙遙領先于李寧、特步等國內其他企業的,其擁有的2600余項專利就是最有力的佐證之一。
9、公益。
安踏在教育等領域的公益性投入、為老家老人發補貼以及企業、創始人的巨額捐贈都是令人佩服的。心懷天下蒼生,天下自然會回報企業。
10、廣宣。
比如在各項運動會的贊助上,比如冬奧會上,15項主要賽事的12項是安踏。剛剛火爆起來的,立刻就出現了安踏的顯眼露出。王一博等流量明星的代言則更是把安踏更火地推進了一大步。
11、三國風。
在強調和日趨流行國風、國貨、國炒的當今時代,安踏也是步步緊趨、當仁不讓。
當然,安踏的可圈可點之處非常多,我們也將繼續跟蹤研究安踏,并不斷推出最新的關于安踏的成功以及失誤之處的經驗和教訓,供所有企業和品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