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漫咖啡的盈利邏輯:賣咖啡還是出售生活方式]
周六下午,車水馬龍的天河北,透過透明的落地玻璃,可見漫咖啡內三三兩兩的家庭圍桌而坐或悠閑地聊天、或喝著飲品吃著松餅。這在星巴克少見,在太平洋咖啡和COSTA同樣少見。
兩年前,漫咖啡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然后隨著各地門店不斷開張,它似乎就這么爆紅了。“到目前為止我們共開了36家門店,這些門店到目前為止都是盈利的門店。”漫咖啡的會長辛子相告訴南都記者。
在星巴克、太平洋、COSTA等知名咖啡連鎖轟炸出來的快捷式咖啡消費中,這個由韓國人創立的咖啡品牌似乎在尋找另一種生存之道,一種以環境和用戶體驗為主導的慢生活、軟競爭力。
賣的不僅是咖啡
此前,辛子相在京經營著一家叫“愛江山”的韓國餐廳。之所以轉型開咖啡店,辛子相稱要追溯到出差上海在上島咖啡的一次經歷。“上島咖啡可提供寬敞的卡座,客人可在里邊打牌、玩游戲等”,這讓辛子相頗有感觸:咖啡店不一定要像星巴克、COSTA那樣打小資牌。
目前咖啡市場每年以18%-20%的速度擴容,有著敏銳商業嗅覺的辛子相發現,市場不缺好咖啡,但缺可讓消費者坐下來慢慢聊天的咖啡店。意識到這個機會點后,辛子相用兩年考察各種各樣的咖啡廳,最終將格調定在自然和浪漫上。
為強調自然的感覺,辛子相將樹“移”到了咖啡店里,甚至連墻面都大膽地用紅磚作裝飾,簡潔的折疊木椅,高靠背法式單人沙發,美國西部風格軟椅,高腳原木酒吧凳,這種看似“混搭”的風格在辛子相看來都是為“自然”而有意為之。
為了強化自然的感覺,寬敞的空間必不可少。“漫咖啡的門店一般要400-500平方。”辛子相表示。記者了解到,與星巴克等一張桌子最多三四個人圍坐不同,漫咖啡有些桌子甚至有一張單人床大小,可讓一家老少圍桌而坐。
漫咖啡在制造著自己的“不同”。與星巴克等咖啡連鎖點單后要站著等不同,他們會給提供一只小熊,消費者只需坐下把完一會小熊坐等食物送上。另外辛子相還將“廚房”移到了門內,在門店現做松餅、三明治,這在其他咖啡店并不多見。從事餐飲業多年的辛子相深知:消費者對新鮮食物的喜好要高于工廠標準化生產好的食物。
這樣風格的咖啡店很少,部分門店一度炙手可熱到需要排隊等位。“保證食物的高質量是最基礎的,我們核心的競爭力在于能給消費者提供一個他們想要的舒適環境。”辛子相表示。記者了解到,目前漫咖啡已開出36家店,若算上正在裝修的門店,門店已超60家。
36家門店盈利的“秘密”
兩年60余家店對新品牌來說已很驚人,但商戰中除講規模,更以利潤論英雄。“目前36家門店都是盈利的。”據辛子相透露,每間門店前期投入約200萬。不過其回本速度也很驚人。“36家店,一半1年內回收了所有成本,而另外的店則是兩年內。”辛子相透露。
在這種盈利能力背后,除了獨特環境,漫咖啡選擇了一些有別于競爭對手的策略。在星巴克、太平洋等門店,咖啡是主角。但漫咖啡,其咖啡價格雖然和星巴克旗鼓相當,但一份三明治能賣35元,一份巧克力松餅能賣38元,這無疑可以拉高客單價。“由于獨特的裝修風格,這里的消費群比星巴克等更廣泛。若在周六日,你會發現門店內有不少老人、小孩組成的家庭客,這在快捷式咖啡店很少見。”
現在辛子相在謀劃一個更大的蛋糕。“我的目標是兩年內要在一二線城市擴張到200家以上,其中約30%的門店為直營店。”辛子相表示。在餐飲業,選址甚至能決定品牌的生死。星巴克有強大的品牌背書,太平洋咖啡背后則華潤,漫咖啡這個新丁卻無這樣的“靠山”。為此,辛子相希望借合作商之“力”,找到更好的地段選址。“縱觀我們目前這些合作商的背景,有來自百貨店、流通運輸、房地產開發等領域。”
不過在業界人士看來,一個新品牌如此快速地擴張有點冒險。對此辛子相認為,漫咖啡采取直營+合作的模式擴張,漫咖啡占門店股權的25%-35%,合作商占65%-75%,這保證了每間店鋪的品質。
“沒有一個企業能百分百全能,未來漫咖啡各方面都還要升級。”按照辛子相的規劃,面積寬敞的店鋪未來可考慮做成供顧客辦沙龍的復合文化館,店內一角,可設置提供美甲服務和禮品包裝服務的柜臺等。南都記者黃麗嫦
業界視點
咖啡消費已進入細分時代
長久以來,咖啡文化及其盈利模式都存在歐美兩種路徑的分歧。法國為代表的歐式咖啡店講究個性、品質,以星巴克為代表的美式咖啡店,則以快捷便利見長,并在過去的10年時間內快速復制,并占領日本、中國等亞洲市場。
但隨著網絡的沖擊,體驗式的消費再次成為商家關注的重點,快生活、快節奏中開始細分出慢生活的市場。而隨著消費市場的細分,咖啡文化及店鋪的運營模式面臨“二次變革”。
南都記者就此與中國特許經營第一網創始人、中國政法大學特許經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維華展開對話:
南都記者:中國咖啡連鎖的運營有什么模式?
李維華:目前行業將運營模式分為“小咖啡”和“大咖啡”兩種,前者以咖啡為主,星巴克是代表,后者除了咖啡,會提供茶、飲料等,甚至會有盒飯、蓋飯、面條產品,以上島咖啡等為代表。
南都記者:目前咖啡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舶來品,是否后一種模式更具有競爭力?漫咖啡這種以舒適的環境為主導的模式是否有延展性?
李維華:兩種模式各有生存空間。漫咖啡應屬于大咖啡模式。判斷一種模式成功與否,主要看其是否能迎合其核心消費群的需求,畢竟當前咖啡的消費已進入細分時代。但任何一種模式能否成功,消費定位、產品、服務、環境、價格甚至是門店選址等都要考慮。
南都記者:現在各大咖啡連鎖都在加速跑馬圈地,如何調整才能更好地在競爭中生存?
李維華:這要求各品牌不斷根據自己的核心消費群調整。比如你的核心消費群是小資,門店的風格就要現代時尚;如想吸引家庭消費,則要強調溫馨;若走高端路線,門店風格上就要講究品位。
文章由(創業項目)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