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孫衛濤
在劉東(化名)看來,自己所管理這家便利店生意是“穩賺不賠”。
劉東現為北京某7-Eleven(世界便利店巨頭,下稱7-11)店長,從一名普通店員做起,他在這家店已經摸爬滾打了多個年頭。一年多前,他以內部員工委托經營的形式從北京7-11手中正式接管了該店,開始了自己的老板生涯。
經營好壞雖依個人能力而言,但劉東一年下來平均每個月也有兩萬元的收成。
像劉先生這么幸運的人并不多,除必須是內部員工且做到副店長級別以上等苛刻條件外,此前個人(非員工)加盟形式的7-11北京只有一家。眾多投資者卻被阻擋在大門之外。
不過,坊間傳聞,早在半年前,北京7-11就以資源結合的形式開展加盟業務,加盟金額為70萬~100萬元。
這也意味著,在經過7年的“龜速”爬行之后,7-11在中國的發展終于開始加速。
與此同時,除廣州 7-11早已開放加盟之外,北京、上海和成都等三個城市都傳出來近期開放加盟的消息。7-11在中國全面加速發展的意圖已表露無遺。
這家起家于美國、壯大于日本,低調得近乎神秘的世界零售業翹楚,似乎終于做好了擁抱中國市場的準備。
事實上,中國的便利店市場廣闊。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便利店銷售總額有望從2010年的361億元人民幣增至636億元人民幣。
首推內部加盟 店長月賺兩三萬
為求證北京7-11開放個人加盟消息的真偽,《投資者報》記者曾多次致電北京7-11總部。
北京7-11總經理秘書張雪薇告訴《投資者報》記者:“有關媒體的報道并沒有經過公司的同意和核實,現在不對此發表任何評論,稍后公司會發表統一聲明。”但直到截稿北京7-11并未發出任何聲明。
雖然遭到總部否認,但在實地采訪中《投資者報》記者發現此消息并非空穴來風。據了解,大約2007年左右,北京7-11 就開始大范圍推廣加盟計劃。
目前,北京7-11將加盟分為A型和D型兩種形式,A型加盟就是大家熟知的針對個人開放的特許加盟,而D型加盟主要是針對公司內部員工的委托經營。此前市場傳聞的就是開放A型加盟,而D型加盟則早已在北京7-11內部實行,已經開展了四五輪內部加盟。
《投資者報》記者輾轉聯系上述已通過內部加盟成功的店長。劉東向《投資者報》記者詳細介紹了北京7-11內部加盟的流程和細節:首先,內部加盟的員工必須做到副店長級別以上且工作經驗滿一年以上才有資格申請;其次,北京7-11對這些有資格的內部員工會進行面試、考核、選店、試運營等一系列考核程序;第三,申請加盟的員工需注冊成立一家管理公司,北京7-11將委托這家公司管理加盟的便利店;最后,北京7-11總部正式與申請成功的員工進行門店交接和簽約。
劉東介紹,D型加盟費用大約需要32 萬元,這其中包括15萬元的風險保證金,主要是店內固定資產保證金,10萬元的簽約費,即加盟費用,2萬元用于注冊一家管理公司,1萬元左右的培訓費用,剩余為流動資金。同時要求申請者為兩個人,一主一副,鼓勵夫妻共同加盟,但是不僅限于夫妻。
那么便利店的收益怎么樣呢?“自己和公司按利潤的三七分,自己占三,總部占七。經營好壞主要看個人經營能力,如果能力強一個月能掙兩三萬,經營不好一個月能掙8000元左右。” 當問及加盟后如果出現虧損怎么辦時,劉東開玩笑地說道:“一般不會,總部給你的門店,盈利水平都是中等以上,所以即使特殊情況下也不會出現虧損。”
《投資者報》記者曾以加盟者的身份咨詢北京7-11特許加盟部,一位工作人員說道:“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員工招聘的方式進來,再以員工名義參與加盟,時間最短只需6個月,但不能保證成功。”
雖然,北京7-11早已開放內部加盟,但是因為加盟條件比較苛刻,申請人數多,因此成功加盟的員工并不多。據劉東透露,目前北京106家門店中約有10家內部加盟門店,而且這些加盟成功的員工大多數在北京7-11有3~5年的店長工作經驗。
對于開展員工內部加盟,北京7-11總部并不否認,只是關于內部加盟的細節,不愿過多透露。
但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較為關心的還是北京7-11何時開放A型加盟。對此,劉東稱:“如果你真的有一百萬元資金,是可以參與A型加盟的。”但這一說法并沒有得到北京7-11總部的回應。
其實,目前在北京市場有一家A型加盟店——北京7-11建外SOHO8號樓店。北京7-11總經理秘書張雪薇對此的解釋是:這是一個北京7-11的供貨商以公司法人的名義加盟,早就有了,只是一個試點。
慢性格 北京市場猶豫7年仍不決
眾所周知,7-11便利店是日資企業,但不少人并不知道7-11起源于美國。
1927年,美國南方公司在美國得州達拉斯成立了販售冰品、牛奶、雞蛋為主的圖騰商店。1946年,南方公司將營業時間延長為上午7時至晚11時。因此,便利店改名為7-11。
1974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得到授權在日本成立7-11,之后大獲成功,并于1991年,收購南方公司過半股權。2005年11月9日,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正式完成收購南方公司7-11的全部股權,將這家美國公司完全子公司化。
可以這樣說,7-11發源于美國,但是在日本人手中壯大,完全帶有鮮明的日企風格——謹慎。這種風格可以讓企業少犯錯誤,但是同時也讓企業發展緩慢。
自從2004年,北京7-11開出第一家店以來,日本7-11就放言將在中國市場開展特許加盟業務,并計劃在2008年之前開店350家,因為7-11海外市場一直以特許加盟為發展主導。但如今7年已過,除了時不時傳出的假消息外,北京7-11依然沒有開放個人加盟。
“日本人一向是比較謹慎。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品牌影響力、產品開發,以至于讓人感覺日企干什么都是拖沓。不僅是7-11,日企華堂商場在中國的發展都是如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陳立平教授認為,如果7-11換成臺灣人或者香港人經營可能結果又不一樣。
日本人的謹慎還有一個事件可以證實。上海市場一直是比較吸引日本便利店企業,早在2005年,日本7-11就曾委托野村證券等研究機構進行前期的市場調研,但是調研顯示日本零售企業在上海適應性不足。
這一結論讓日本7-11猶豫不決,既不決定是否自己經營,也不授權其他企業。之后,香港牛奶集團、臺灣統一集團和泰國正大集團等企業拼命爭奪包括上海在內的其他地區授權經營。最終2008年,上海特許經營權花落臺灣統一集團。日本人的謹慎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說日本人謹慎性格導致發展緩慢,難免有些偏頗。實際上,客觀原因也讓北京7-11有些無所適從。
“因為氣候的原因,北京的便利店并不適合24小時營業,尤其過了8~9月份,天氣變冷之后,這樣就和南方的便利店產生了差異。消費者對便利店的認知不高,認為便利店的商品應該低價,不能比超市的貴。另外,便利店的經營者對自己的目標受眾并不清晰。”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燕川對《投資者報》記者說道。
物美集團便利店總經理鄭伯冬也對此表示認同,同時她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北京市場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大賣場和超市,便利店的發展較南方的上海廣州相對較慢。”
著名特許經營專家李維華認為有三方面原因限制了7-11在中國的發展:一是中國法律法規不健全,比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二是商業環境誠信度不高,許多加盟商學會核心技術后往往把盟主拋棄;三是人員素質不高,只看重眼前利益,而無視企業品牌和文化。
這些原因在中國是普遍存在的,并不單是7-11遇上這些問題。許多外資零售企業如肯德基(微博)、麥當勞(微博)也曾遇到。這也是如今麥當勞比較謹慎開放加盟的主要原因。然而,相對這些外資企業來說,7-11在中國的戰略則更為謹慎。
全面加速動力 北京盈利僅百萬
北京7-11開放個人加盟的傳聞就如同在北京便利店市場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讓有意向的投資者興奮的同時,也讓北京其他便利店企業感到巨大的威脅。因為北京7-11的擴張必將壓縮競爭對手的市場。
目前,北京不僅有7-11 、聯華快客、好鄰居、迪亞天天等便利店知名企業,還有京客隆、物美、超市發等超市旗下便利店和社區店。但這些便利店企業明顯難與北京7-11抗衡。因為北京7-11有著許多其他便利店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餐飲服務許可和強大的物流后臺就是這些優勢中最重要的兩個。
在北京市企業信用網上,輸入“ 柒一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可以看到其注冊的營業執照中經營范圍有餐飲服務這一項目,這是與北京其他便利店企業最大的不同。繼續查詢北京7-11旗下的便利店,可以看到其營業執照上經營范圍還包含散裝食品(含現場制售:主食、豆漿、咖啡、燉品、炒制菜品)的經營項目。
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餐飲服務項目必須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需要衛生部門和環保部門審批,但是《投資者報》記者在北京7-11多家門店并未看到懸掛的餐飲服務許可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便利店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這是外資的超國民待遇,我們的便利店企業就不能取得這種許可,因為衛生和環保部門根本就不批。他們可以直接在店內建設小廚房,而我們連在店內售賣煎餅果子和蒸玉米棒子都不行。今年我們多家便利店被罰款,王府井(32.11,0.95,3.05%)有一家便利店甚至因為罰款直接倒閉。
上述已經加盟成功的店長說:“作為北京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北京7-11有經營餐飲服務許可的特批。”
北京7-11大多開在高檔寫字樓附近,其最大的特色是擁有自己的“廚房”售賣快餐。《投資者報》記者走訪發現,幾乎每家7-11門店都會出現午餐銷售火爆的畫面。“一般快餐能占到每天銷售額的 60% 左右,而且是高毛利商品。大家熟知的好燉,也就是關東煮,平均一家店每天也能賣到1000多個。”加盟成功的店長說。
這種餐飲的優勢,讓北京7-11馬上甩開了競爭對手的跟隨。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陳立平教授認為,7-11與其他便利店雖然存在競爭,但是差異化比較明顯:“比如物美與京客隆等便利店更多的是日配食品,而7-11更多的是現場加工的熟食和速食品。京客隆與物美的便利是迷你超市,或者叫現代便利店。”
每一個成功的零售企業背后都有一個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統支撐。物流是北京 7-11另一大優勢。日本7-11的共同配送物流系統曾經作為哈佛管理學院必修物流理論,是便利店系統物流配送的典范。北京7-11一開始便將日本先進的物流經驗應用到中國,但是并不理想,所以這幾年北京7-11一直在提升物流系統。
一位熟知7-11物流的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北京7-11,無論是在物流上,還是供應商方面已經磨合得相當成熟。比如送貨時間是零售企業比較頭疼的一件事情,但是北京7-11的物流非常準時,平時誤差在正負5~7分鐘,高峰期在正負20分鐘,而且能做到一日三次配送。這是因為北京7-11有4名物流方面的專家對物流進行指導和培訓,而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在7-11百度貼吧上,《投資者報》記者看到,2007年有不少抱怨北京7-11的物流商不能按時送貨、溫度控制不好、數量不對等問題帖。但是最近兩年的帖子已經很少反映這一問題。
據北京7-11合資股東王府井集團的年報披露,2008年北京7-11凈利潤130萬元,經過四年虧損后首次實現盈利,在此之后的兩年,北京7-11的盈利一直持續在百萬元左右,股東回報并不是很高,因此股東方要求盈利回報的壓力也不可小視。
上海成都即將開放
目前,7-11在中國內地分為四大區域:北京、上海、成都和廣州。
資料顯示,7-11在大陸采取分區授權方式經營,北京7-11由7-11日本、王府井集團和中國糖酒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經營范圍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上海7-11則是由臺灣統一集團旗下的臺灣統一超商企業取得授權經營;華南7-11是香港牛奶集團組建的廣東賽壹便利店公司運營;成都7-11由日本7-11和日本伊藤共同出資成立。這些區域的授權都來自于2004年北京成立的柒一拾壹(中國)商業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11日,統一超商開設了在上海地區的第100家分店。自2009年進入上海以來,統一超商開始發力,短短兩年就接近北京7-11的門店總數。
上海7-11便利店企劃總監黎家豪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目前,我們上海已經拿出兩家門店以員工委托經營的形式進行測試,如果效果良好,最快明年4月份將全面開放加盟。”
黎家豪解釋,上海7-11之所以現在推出加盟計劃,主要原因是政策限制,因為進入市場滿兩年而且有兩家直營店以上的連鎖企業才能開放加盟。但對于加盟測試效果如何他沒有透露太多信息。
2011年3月,7-11進軍成都,一天之內同時開出兩家門店。當時,7-11日本的常務董事江口雅夫對《成都日報》表示,7-11在成都的加盟計劃可能從明年開始,而今年計劃開設的50家直營店將是未來招商工作、人員培訓的樣板店,加盟者至少需要一年以上從業經驗。
進入成都半年之后,9月初,成都7-11對外舉行了兩場加盟說明會。成都7-11總經理姥迫惠對《成都商報》表示,預計明年4月份將打開對外加盟,目前已經進入前期籌備階段。
四川省連鎖商業協會會長冉立春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成都7-11根據成都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做了調整,雖然還是以快餐為主打,但特別增加了四川人喜歡的回鍋肉、麻婆豆腐等本地特色菜肴,這是全世界7-11不具備的特色。我認為成都7-11在本地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
在廣州7-11早已開展了特許加盟業務。2001年,牛奶國際有限公司與廣東信捷商務發展組建合資公司——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開始在廣州經營7-11便利店。據媒體報道,截至2010年年底,7-11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佛山等華南地區的門店數已達到650多家。
事實上,中國的便利店市場無疑是廣闊的。據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便利店銷售總額有望從2010 年的361億元人民幣增至636億元人民幣。
中國各地區域的7-11開放加盟或者即將開放加盟,也正預示著7-11在中國的全面加速。
文章由(創業項目)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