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費者群體中潛在的人口結構變化
全球都面臨同樣嚴重的老齡化趨勢,零售商不得不開展相應的業態創新和品類創新。本文中你會看到很多這方面的應對。
2、消費者希望在日用品購物環節省下更多的時間
相當一部分歐美消費者由于工作緊張而導致休閑時間減少(很多歐美家庭婦女重新投入工作),因此他們希望便利的選址和少而精的品類,這催生了很多小型業態。
這一點也會影響他們在店內的行為,例如他們會期待更快捷的支付方式,并且對缺貨更加不耐煩,這要求提升零售支付技術和供貨鏈條,例如采用網絡預購支付、現場無線支付和倉庫內的無線射頻,來提高結算和供貨效率。
3、消費者使用媒體和溝通的方式已經與以往完全不同
20年前人們還堅守在電視和報刊前面,但10年前人們逐漸轉向電腦,現在美國和歐洲五強(法、德、意、西、英)超過50%的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日本的手機普及率已經超過100%(很多人不止擁有一部手機)。手機平臺上充斥各種有關價格對比、促銷信息、時尚潮流的應用軟件,因此零售商在近幾年的多數推廣和技術創新都和移動互聯網有關。
4、消費者希望看到更多的商品選擇
通過互聯網、手機和社交媒體,消費者可以很快獲得各種商品信息,更容易掌握新潮流、新趨勢,也更容易對“老產品”失去興趣,這導致了商品更替速度的加快,同時也對零售商采購和自有品牌推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消費者對價格的關注發展到了新的層級
的確,在金融危機之后,隨著社會兩極分化的日益嚴重,歐美消費者對于價格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了,這導致他們更在意一些“低價”(Low price)或“平價”(Fair price)業態,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沃爾瑪和ZARA不斷保持增長。
但是,今天消費者的價格關注總是跟其他因素交織在一起,例如商品質量、品類專業度、品牌情感內涵等等。從這些方面看來,那些能通過系統模式來大幅度降低商品成本的大型零售商仍有很大生存空間,但它們必須做得更好、更專業。
6、消費者更加關注身體健康及生活幸福
在經濟低谷期,消費者面臨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壓力,更渴望零售商提供安全、健康的商品和服務。對于會引發癌癥、糖尿病、心臟病、哮喘、肥胖和精神抑郁的因素,零售商應該為杜絕此類不良后果做出改進和創新。這是品質生活的必然追求。
7、消費者對服務、體驗的需求上升
在經濟低谷期生活不易,人們希望在零售店中獲得更多的心理安慰和更好的精神體驗,甚至需要商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內容和特色體驗,這導致零售商結合組織改進、信息系統、數據分析等在實體店、網店的服務方面提供更多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