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很火,網紅、明星輪番被吹到了風口,數字風光背后,走的都是老套路變現模式,而場景資源被奢侈地浪費。但沒有核心內容的直播秀,注定被廣電總局看穿,那么直播的“鏡花”中是否能撈出“真月”?
亂象逼廣電總局祭出緊箍咒
從直播造人到直播上洗手間,從直播脫衣到各種暴露挑逗,為了吸引粉絲,即使是有房間監管,雜牌直播們還是絞盡腦汁干擦邊情色的劇情。而正規軍方面,網紅始祖沉珂重出江湖吸粉500萬圍觀,劉濤直播引發網絡癱瘓,國民老公請出老爹王健林“站臺”,PAPI醬帶著羅輯思維的光環吸引了2000萬粉絲圍觀,到體育界傅爺用“洪荒之力”刷出直播界同時在線圍觀記錄;2016年直播界的事兒讓人“哇”聲一片。
直播的娛樂化加互動性,讓很多明星不斷嘗試通過它與粉絲進行社交;于是乎,花椒之夜直播首席體驗官被范爺戴上了。直播就是流量的江湖,有流量的地方就會有營銷,最近樂pro3發布會,清一色著白色暴露裝的美女主播們通過直播為其開展“花式營銷”。就連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劇組也籌劃直播,雖然因影片審查被推遲,但無不說明直播作為一種傳播手段還在發著高燒。
其實,不管是1000萬的同時圍觀數,還是上億的觀看記錄,火的背后,是變現模式堪憂。傅爺直播僅僅收獲31.8萬元打賞,且其中21.8萬元被直播平臺分去。而在硬成本方面,有人爆出在線人數每達到百萬人,直播平臺每月僅帶寬費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萬元左右,對于幾十萬的打賞,這實在是在滴血。
我“偷用”花椒直播前CEO胡震生的話,概括直播行業的現狀——“直播起于秀場,聞名于明星,成于社交,正名于內容,賺錢于打賞和廣告,觸暗礁于色情,亡于下一代技術興起。”
確實如此,以后直播加上虛擬現實技術,對于已亂象叢生的直播平臺將更加是魚龍混雜,官方對此,或許心如明鏡。這不,9月9日國家廣電總局從牌照、許可證等方面規范網絡視聽直播平臺了。顯然,直播的緊箍咒已經祭出。
直播靠內容吸引,娛樂綜藝化是趨勢
團購、O2O曾火極一時,被號稱未來的流量入口,BAT為之歃血紛戰不斷。然而,沒有好的盈利模式,大家注定是同質化競爭,注定是誰后死誰活著,在用鉅惠吸引用戶的節操面前,都是“你割肉,我就刮骨”,當然好了用戶,傷了投資的“天使們”。而今,硝煙散失,潮水退去,原來都是裸泳,而且腳板帶著珊瑚礁的刺傷。
直播,是繼之又被號稱為未來流量入口的風口,移動直播平臺映客創始人奉佑生說:“很多時候,用戶在直播平臺上消費的不是內容,而是狀態。”
而我認為直播的消費是寄生于內容,有內容的吸引,才能確保粉絲黏性;有個性化的內容,才能聚群;有吸引眼球的內容,才能保鮮。有了這些,用戶才容易轉化為消費,平臺更容易變現。除了顏值,有才華的“內容”更能堅挺長久。直播秀很像當前的綜藝娛樂節目,為何有些綜藝娛樂節目能夠長久不衰,因為有核心內容啊。在內容面前顏值不是第一吸引要素,汪涵、何炅、謝娜、郭德綱、孟非等等,并非顏值很高的人,但是他們展現的幽默、機智或無厘頭的內容足夠吸引人或引起共鳴啊,幾百期都保持較高的收視率。
綜藝娛樂節目屬于錄播,而直播平臺的交互性和壓縮時空的能力是無可替代的,假如綜藝娛樂+直播,是否可以拉長節目的生命周期呢?
直播的生命周期取決于用戶對內容的疲乏周期,大部分直播內容老陳乏新,特別是單打獨斗的顏值主播,經常挑戰監管底線,玩“老司機”的話題,情色是吸引人的永恒話題,不過違背法律、道德終究會受到懲罰。
用戶對直播平臺的忠誠度極低,用戶會因為更漂亮、更有話題性的主播或者更吸引眼球的內容而流動,這也意味著平臺的收入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很差。
不管是明星,還是網紅玩直播,官方數據“高聳入云”,但他們的第一次播散了也就是散了,我也曾看過多個明星和網紅的首播,除了播主曝隱私外鮮有吸引人的內容。如果連第一次都不新鮮,那么掉粉、冷卻將成為必然;即使后秀有了核心內容,也要費較大的力才能挽回當初期待的心。
很是期待主播們能夠以內容為核心,用極具色彩的綜藝娛樂內容震撼粉絲,我定會圍觀。
變現套路老道,如何撈出新月
目前直播界的變現套路堪憂。無論是野播,還是明星、網紅等正規軍,即使是有營銷變現高手羅輯思維做背書的PAPI醬玩直播,依然是走屏幕界面外的廣告和粉絲打賞的老套路。而我認為在變現資源利用方面,這樣做簡直是“丟西瓜、抓芝麻”,寶貴的流量場景大大浪費了,實在奢侈。
1.線上彈幕場景資源的浪費。圍觀過很多直播,經常看到滾動條有色情文字廣告在刷屏,卻不見正規軍身影。直播中的評論彈幕是很好的場景營銷方式,可以借助屏幕頂端,用顯眼的字體或圖片展示引起粉絲注意。彈幕場景營銷還要看彈幕廣告的發送時機和內容。比如,直播主說“哎呀!最近好上火,喉嚨有點不舒服”,此時彈幕可以馬上旁白式回復“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啊”加搞怪表情,或者用印有品牌的搞怪圖片等悄無聲息地進行品牌傳播,可以很好地引起圍觀者共鳴。
2.道具背景場景資源的浪費。從主播的服裝首飾到道具、背景,線上線下有切入場景營銷或廣告植入的不多,明星或網紅直播一次的營銷價值不亞于一次火爆的綜藝節目。從衣服著裝、手表到珠寶配飾等等,如果結合電商以to C進行變現,那么利用淘寶同款或者“邊看邊買”的模式進行販賣也未嘗不可。如果是to B變現,則可以嘗試根據直播內容及播主的風格進行品牌推廣。
3.線上打賞場景資源的浪費。對于非大牌直播主來說,打賞似乎是唯一變現的玩法,然而即使是幾十萬的打賞費,還要給平臺大部分利益分成。難道沒有更加好的變現模式嗎?就拿打賞場景來說,打賞標的可否增加一些虛擬貨幣或電子貨幣呢?比如支付寶金幣、微支付金幣、Q幣之類,也可以是電商的現金券,還可以通過線下與線上活動聯袂變現。
明星或網紅直播可以利用的變現資源很多,當然還有冠名權等等,但不是說所有場景都要利用,否則容易引起粉絲疲乏和反感。而直播秀的形式,還可以創新,如騰訊對話框+直播,如在QQ聊天對話框右側增加直播間,用戶可以一邊和友人聊天一邊圍觀直播,雙邊互動都不誤。
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將推進“直播+”在各行業的應用,而有核心內容的直播才不會是過眼云煙。同時,對于平臺和主播們來說,別再浪費寶貴的流量場景這塊變現“寶地”了,守著老套路等秀散了“寶地”就成鏡中花、水中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