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監獄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附近。它是中國最著名的監獄,隸屬于公安部,是惟一不隸屬司法部的監獄。曾關押過滿清要員、國民黨將軍、四人幫、高級戰犯等,上世紀90年代以來,關押的主要對象是省部級以上貪腐官員,備受公眾關注。近10年來被查處的副省(部)級以上高官超過100人,絕大部分被關押在秦城監獄,或在此服過刑。因而被稱為“中國第一監獄”。
它的位置很隱蔽。一條舊公路一直開到燕山腳下。路的盡頭,出現一座高大的暗紅色牌坊式大門,四周是高約5米的灰色圍墻,墻頂上裝有探頭。大門上沒有招牌,但有一名戴著潔白口罩的武警站崗。這里就是秦城監獄。
監獄門禁森嚴,有三道“崗”—最外面是幾個鐵路障,再往里有一道電動不銹鋼伸縮門,然后才是大門。大門是兩扇緊閉的鐵柵欄門,足有3米高,旁邊還有側門。大門里面不遠處,有一排房屋,擋住了外人的視線。
秦城監獄建于一九五八年,是五十年代蘇聯“老大哥”援助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與國防建設的產物。當時,蘇聯與中國訂立的援建項目共有一百五十七個,其中之一便是秦城監獄。但因秦城監獄屬秘密項目,對外不公開,所以外人只知道蘇聯援建的項目是一百五十六個。
一九五八年,公安部組織在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民黨戰犯到秦城農場勞動,勞動內容除真正的農場生產與建設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屬于這個監獄及其周圍環境的建設。據當事人回憶,他們當時看到的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有著“很厚的圍墻”,上面還架滿“電網”;房子也修得“很講究”。他們好奇地向帶隊的公安干部詢問:“這是什么地方?”得到的回答是:“這里正在修建一所‘體育學院"。當他們對工地高大的圍墻和電網提出疑問時,有人又說:“這是很先進的‘體育學院’,是跟蘇聯人學的。”
的確,當時的秦城監獄,是由蘇聯專家設計的,共蓋有四幢帶審訊室的樓房,排號卻為甲、乙、丙、丁采取純中國方式。樓房一律三層,磚結構,坡頂。每幢樓房單獨成一個院落,樓前有一大片供放風用的空地。監室面積有二十平米左右,內有單獨的洗手間。據回憶,室內還有電器洗衣功能,坐式馬桶和腳踏式沖水機關。牢門是鐵皮包的木門。房門的上方與廁所馬桶齊腰部位都有“窺孔”,供哨兵對犯人二十四小時監視之用。
房內的常置設施只有一張距地面一尺左右的矮床。需要寫“交待材料”時,才會由管理人員送進一張小學生式的單人課桌供使用。但也許是出于安全的考慮,凳子是永遠沒有的,床鋪就是犯人平日坐的地方。室內所有永久性設施都被去掉了棱角,被打磨成圓形。鐵絲、碎玻璃片、繩索甚至布條,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總之,一切可能被用來行兇、自殺、越獄的工具都在這里絕跡。
一般牢房內有一扇窗戶,約有一平方米大,底層開在比一人加一只伸出的手還略高的墻面上,上層開在視線以上的位置。窗臺向上傾斜,窗戶向上向外開啟,玻璃上涂有白色涂料。窗戶共有三層:紗窗、鐵柵和玻璃窗。通過向外開啟的窗戶,犯人看不到樓下院子里的情況,也看不到周圍樓房的情況。但在有的地方可以望見遠山和夕陽;大部分人可以看到一小塊天空,在陰天的時候,那天空就如同一塊有長方形井口的深井。但在高級囚室里,這樣的窗戶有兩扇,且是磨砂玻璃。
在大約有三點五米的高高的天花板上,直接安有一個十五瓦的燈泡。按照前國務院副總理、中宣部部長陸定一的回憶,那模樣就象一個“倒掛的小人頭”,它的外面不僅罩著磨砂燈罩,罩外還有鐵絲網罩,散發著暗淡的光。電燈的開關卻在門外,由看守控制。
一九六七年,為適應“文革”中日益增多的犯人關押需要,中國人自己又仿照蘇聯工程師的設計,加蓋了六幢監舍。排號順延為戊、巳、庚、辛、壬、癸。與五十年代所蓋的四幢加在一起,正好湊足“十天干”。
新建的牢房為鋼筋水泥結構,監室五至十平米不等,盥洗臺和便池同處一室。便池是蹲式的,需自己用水沖洗。牢門為雙層:外面的一層為鐵門,里面的一層為木門。門上除安裝了監視的窺孔外,下方還有一個四方形的活動小門,用以送水送飯。其余設置,規格與高級監舍大抵相同。
在行政建制上,秦城監獄自建成之日起,便隸屬公安部十三局。其關押的對象按不同的時期也可分為三大類型: 第一類人來自敵對陣營,他們是國共內戰時戰敗被俘的國民黨戰犯,軍銜至少在少將以上。隨著逐批大赦,這部分人越來越少,到一九七五年最后一批離開為止,秦城監獄已經不再有戰犯留存。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秦城監獄關押的主要對象是省部級以上貪腐官員。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前重慶副市長王立軍;前中央政治局委員、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原北京市市長陳希同及江青等人均關押于此。
所有被押送到秦城監獄的犯人,首先要在一間小屋內接受檢查,不適合帶入牢房的東西,如鞋帶等,都會被扣留。緊接著,他們會領到統一的黑色“制服”,以及生活必需品,如毛巾、臉盆、牙具、飯碗、手紙等。隨后,管理人員帶著他們進入相應的監區,移交給相應的負責人。
獄犯人按“級別”不同有單獨和集體囚禁兩種,“級別”劃分一般是根據犯人在入獄前的官職,或案的程度而定。秦城監獄對犯人放風的時間也有嚴格規定。高級犯人每周都有1-6次單獨放風的機會,每次20-60分鐘。牢房外的平地上,有一個個用高墻隔成的方格。放風時,一名犯人在一個方格里活動,而看守則站在高處進行監視。
在秦城監獄的普通監區,犯人們住的通常是集體牢房;每人每月的伙食費為30元左右,需自備飯盒;到了吃飯時間,管理人員會通過專門的送飯窗口,將飯菜送進去;每天的正餐一般是“一菜一湯”,以及用米、面、粗糧混合做成的主食。在高級監區,住的是單人牢房;每人每月的伙食費一般為120元左右;一日三餐中的正餐,大多為兩葷一素一湯;由監獄統一配送飯盒,而且是開門送飯;每周一還能得到牛奶、水果之類的補品。
一般牢房內有一扇窗戶,約有一平方米大,底層開在比一人加一只伸出的手還略高的墻面上,上層開在視線以上的位置。通過向外開啟的窗戶,犯人看不到樓下院子里的情況,也看不到周圍樓房的情況。但在有的地方可以望見遠山和夕陽;大部分人可以看到一小塊天空,在陰天的時候,那天空就如同一塊有長方形井口的深井。
有報道稱,每天早上7點,犯人們聽到哨聲后起床,晚上9點聽到哨聲后準時睡覺。平時,即便是在白天,他們也不能躺在床上。晚上睡覺時,普通犯人的牢房不熄燈,他們不能背對著監視窗睡覺,也不能將手放到被子里,否則就會被叫醒接受訓話。此外,犯人們不能大聲喧嘩,也不能亂寫亂畫、唱歌、做鬼臉等。
據《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曾在秦城監獄工作的何殿奎得知,從秦城監獄建成之日起,部分伙食標準就按部長級待遇,到東華門“高干供應點”采購。早餐有牛奶,午晚餐是兩菜一湯,飯后有一個蘋果。蘋果是剛從冷庫里拉來的,放在稻糠里保鮮,拉來時那蘋果都冒著氣兒。還給他們發固體飲料,一盒12塊,一塊能沏一杯檸檬茶。方糖分白色和咖啡色的兩種。每天如此,即便在困難時期都一樣。
給他們做飯的則是專門從北京飯店調來的乙級廚師劉家雄。就是在那里,何殿奎第一次見識了魚翅。他以為那是粉絲,劉家雄告訴他,是魚翅,就是鯊魚的鰭。只有劉家雄一個人會發海參、魚翅這些東西。
每天,都由何殿奎給他們送飯。每人一個四層的飯盒,分別裝米飯、兩個菜和一個湯。冬天用棉罩保溫。每個飯盒的顏色都不同,以示區分。一共15份。
在秦城監獄,特殊囚犯的生活待遇,會比在普通監獄優越。
據近年走進或接觸過秦城監獄的有關人士描述,秦城監獄關押高官的牢房除了面積較大,有的還配有寫字臺、衛生間、坐式馬桶和洗衣機。據《鳳凰周刊》披露,一些在押官員除了“可看書讀報”,每天還有一段時間可看電視,一般集中在晚上7點到9點。某些身體欠佳的特殊囚犯,飲食可一日四餐,用餐標準和費用由國家規定和支付,家屬亦可私下打理。如衣服、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可由家人提供。監獄雖有統一囚服,但這里的囚犯一般可不用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