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0%私企將倒閉?一場破壞式的連鎖反應就在眼前!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再加上房市對實體行業的再次侵噬,中國開始出現私營企業倒閉潮,90%的私企倒閉不是危言聳聽!
這里討論的私企不是新成長起來的創業、創新型企業,而是指上世紀80年代以來滋生的那批私營企業。
中國的這一批私企有一種原罪,這些私企老板們,大多是60后和70后們,他們往往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通過“低買高賣”、“信息不對等”、“模仿、山寨、低價“來搶占市場。甚至習慣于賄賂權力、鉆制度和政策的空子等手段來積累財富。他們不懂理論,更不想學習,他們只想著賺錢、賺更多的錢。
而如今,面對越來越微薄的利潤、越來越大的競爭,已經越來越狹窄的市場空間,私企并不是選擇創或者模式更新,而是試圖在越來越差的環境下掙扎,也就是“一條路走到黑”。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原罪,如今,他們正在遭受清算……
按照這種速度,到2016年下半年,能夠生存下來的中國私營企業將寥寥無幾。在未來1年多的時間中,私企作為中國人“要錢不要命”的集中體現,將開始理解到,什么是真實的“經濟”。“真實”的意思是,企業倒閉已經不僅僅是賺錢或者虧錢的問題,而且意味著自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很多私企老板則連原始積累都要搭進去,怎么吃下去的就會怎么吐出來。
傳統的私營企業,大多依附于時代大勢生存,他們往往粗糙、善變、不講原則。一旦經濟大勢散去,這種傳統落后的私營企業就失去了生存空間。從這點來說,現在中國95%以上的私營企業,可能在5年后將會消失。從時間的角度,預計到2016年中期,這個預測目標將基本成為現實。
而2016年則是私企的集中倒閉期,并將引發相應的連鎖反應。當然,一批嶄新的私營企業將誕生,并組建嶄新的商業邏輯,重構中國商業文明體系,關于這一點,我會在其他章節論述。
在歐美國家,私企老板是整個社會里最具有創新和管理能力的人群,也就是整個社會中的“精英階層”。外在上,這些人主動建立企業,具有極強的進取精神,持續進行競爭和冒險;而在內在,這些人則更注重安全,更強調防范風險,并且采取強有力的風險防范措施。
而普遍來說,中國私企老板的起家和發展,與西方私企老板完全不同。中國企業老板因為環境不同,往往是“被迫”下海,莫名其妙的弄了自己的企業。從最初起家的方式,中國私企老板主要分為“中國特色”的三大類:
第一類是這些私企老板無法進入國企等體制經濟,因此通過做小生意謀生。結果沒想到,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成為私營企業。這些企業很多都是服務業企業,包括餐飲、娛樂等企業。
第二類是有的私企老板看到中國開設“血汗工廠”、做出口產品能夠賺錢,因此跟著做“血汗工廠”。從國際市場的角度,這些“血汗工廠”的實質是“國際民工”,而這些老板只是“包工頭”。在21世紀的前十年,這些出口加工的“血汗工廠”迅速發展,產品賣到全世界,成為私營經濟的“主干部分”。
第三類則是進行仿造和假冒偽劣產品生產,也被稱為“山寨”。“山寨”產品主要基于兩點,一是利用中國“血汗工廠”的環境,二是利用中國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和消費者保護,給這些老板以生存空間。
當然,在這些私營經濟的基礎上,一些私企老板也開始“引進”西方的概念和管理模式,但中國只有極少數企業主試圖通過研發創新獲得發展。因為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即使有些私企花錢研發,其結果是被人偷盜或者模仿。這些企業在研發資金打了水漂之后,很快倒閉。
當中國缺了以創新和研發為導向的大環境后,中國的私企就更不愿意開拓進取了,歪門邪道反而賺錢更快,何樂而不為?缺乏創新導致競爭力不足,后續發力,如今中國經濟的蕭條就是這種原因導致的。
除此之外,私企發展還“缺衣少食”。
這包括幾個方面:一是在金融上,銀行對私企的貸款條件極為苛刻,隨時卡緊對私企的貸款。在2008年底,中國貨幣總量M2的余額是47.5萬億元,到2013年11月底M2余額將近108萬億,也就是印鈔額度超過60萬億,私企資金的實際價值貶值到原值的40%多點。印鈔的另外一個結果是,人們的的生活費用增加超過1倍以上,意味著私企用工的成本上漲超過一倍。
另外,2009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1:6.84,到2013年底人民幣升值到6.05,人民幣升值達到13%,也就意味著進行出口加工的私企收入減少了13%。印鈔和人民幣升值的意思是,私企中與人民幣掛鉤的日常運營成本增加超過120%,生產出同樣的產品,結果總收入減少13%(超過絕大多數出口“血汗工廠”的利潤率)。
與此同時,傳統私企在稅收方面也沒有國企和外企的優惠政策,而且還必須承受各種稅外費。當然,近年以來國家給予很多創新、創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很多照顧政策,比如免租、免稅等等,尤其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讓很多年輕人去奮進,這是非常好的局面,但是這些私企并不是傳統私企,我們討論的是傳統的那批私企。即上世紀80年代以來滋生的那批私營企業。
三是在土地等費用上,由于國企和外企都可以優惠的方式獲得地方提供的大量土地,而私企則很難拿到優惠土地,必須花高價購買土地,但是私企看到房地產的繁榮,就拼命的去掙錢,自然地通過“偷工減料”降低成本,減緩體制壓榨帶來的高昂成本負擔。然后奮不顧身的投入到房產行業。這導致中國產業結構紊亂,于是曾經有段時間,我們發現很多私企做大之后都變成了房地產企業,包括做服裝的、做能源的等等,這導致中國制造業開始空心化。
隨著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消失,也就是血汗奴工越來越少,這個現象與印鈔帶來的通脹進行疊加,私企的用工成本持續增加,在4年左右的時間里增加了將近1倍。用工成本增加與人民幣升值疊加,造成出口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進一步導致世界從中國的采購減少,轉而到其它國家進行采購。
再加上世界經濟的下滑,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將持續減少。而私營企業由于缺少前瞻,毫不理會世界經濟大勢,因此對于國際需求的減少感覺“措手不及”。私企出口加速減少。中國出口私企此時為了壓低出口產品的成本,開始進一步降低出口產品質量,導致出口商品的質量下降,進一步削弱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私企的發展問題可以最終歸結為“現金斷流”。中國人普遍是“小農思維”,私企更甚。也就是只考慮現在、只看眼前的“點式思考”,與只想著未來會越來越好的“線性思維”的結合。
在2009-2010年,大量私企老板響應“國家政策導向”,開始大規模借貸進行“投資”,私企在借錢后,開始擴大生產;有的則進行“多元化”擴張,有的則將借來的錢投入房地產,準備坐享房價升值的利益。當私營經濟大規模借錢的時候,開啟了高利貸行業的“興旺”局面。這導致一些地方“民間借貸”迅速繁榮,然后以跑路和泡沫破滅為結局,2011年的溫州、2012年的鄂爾多斯、2013年的陜西神木,有多少人投訴無門?多少親人反目成仇?多少家庭的財富血本無歸?
當然,中國金融市場的不完善也加速了很多私企的毀滅。在資金市場上,銀行基本停止對私營企業的貸款,而主要貸給中央和地方體制單位。另外,很多銀行要求私企先歸還以前的貸款,然后承諾再給往出貸。但是,當私企借了私人高利貸歸還銀行后,銀行立即翻臉,說沒有額度,不再貸給私企。
從2011年開始,私企開始感覺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在2012年,私企開始覺得越來越艱難,不少企業已經難以維持下去;進入2013年,絕大多數私企已經在勉強支撐,只是希望“奇跡出現”,讓自己的生意能夠有轉機。進入2014年,私企在多方面的壓力下,2015年幾乎整體面臨絕境。
于是,私企因為資金鏈斷裂導致的“集群效應”范圍越來越大:一方面有的企業從其它企業進行大量借款后,或者因為無法償還而破產,或者直接跑路,導致相關企業也被拖入“泥潭”;另一方面是“關聯擔保”貸款,以福建鋼貿圈和溫州企業圈為代表,一個或者幾個企業因為無法歸還銀行貸款,拖垮其它關聯企業,進而拖垮更多的上下游企業。
而且,隨著資金鏈斷裂到了“雪崩”的狀況,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用銷售也變得極為謹慎。更重要的是,很多企業在支持不住的時候,不是自己關門倒閉,而是先加大賒貨采購的力度,也就是借入更多的錢。等到再也借不到錢的時候,這些企業直接關門跑路,將損失留給相對誠信、風險防范意識不夠高的企業。
很多企業因為上下游企業的跑路,導致自身也陷入困境。而實在撐不下去的企業,也找不到下家來接手。而這些企業只能將自己的機器設備,辦公家具等進行賤賣。由于在整個市場中,賤賣設備的人過多,同時很少人擴大生產,因此設備幾乎以廢品價格出售。私企的倒閉潮之后就是跑路潮,這種狀況我們極其不情愿看到,但是不可避免。
另外,隨著美國QE印鈔的減少,流入中國的外資越來越有限,加劇中國資金緊張局面。同時,由于社會民眾基本將現金投入到房地產、理財產品和高利貸等領域,手上的資金已經極為有限。而在2016年,理財產品和高利貸將出現大規模違約,讓無數人“血本無歸”。同時,資金鏈斷裂的結果是,讓絕大多數民眾的生活更加艱難。而民眾的購買力也將基本消失。或者說,2016年,整個國內需求市場還將大幅萎縮,這對中國經濟非常不利!
2014年私企倒閉潮已經開始, 2015年情況在加劇,2016年會達到最惡化。這意味著傳統的絕大多數私企消失。而私企倒閉潮是“連鎖反應”。從整個經濟的角度,私企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極為顯著,尤其對于整個社會就業起到決定作用。當私企倒閉潮開始后,直接的影響是,無數人因為私企倒閉而失業。其中,從農村到城市的務工人員,因為薪水低,很少有在大城市買房的,因此往往會因為沒收入而回農村老家。
但是在私企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被稱為“白領”,是收入尚可、貸款買房的人群。這些人一旦因為失業而失去收入來源,直接面對兩個結果:一是無力供房,就需要將房子賣掉;二是立即停止除吃喝之外的一切消費。一旦私企倒閉潮出現,這些人開始大規模賣房的時候,不論媒體如何忽悠“房價上漲”,都無法阻擋這些人的拋售浪潮。
這時候,房地產的“剛需買盤”就會直接變成“剛需賣盤”,也就是為了吃喝而把房子賣掉。而一旦房地產拋售潮開始,就不會有人買房,也直接引發大規模的爛尾樓,進而導致建筑建材和相關行業的需求嚴重萎縮。另外,當人們停止除吃喝以外的一切消費之后,各種家電、電子、紡織鞋帽、餐飲等等行業的需求嚴重減少。
另外,大量私企倒閉后,私企車和私家車也大量汽車停駛,人們開始紛紛賣車,汽車銷量直線下降,汽車生產和維護等相關行業也嚴重萎縮。而這些行業嚴重萎縮,進一步導致新一輪私企倒閉潮,再導致新一輪人員失業,形成“倒閉-失業-停止消費-更多倒閉-”的循環。而這個循環一旦開始,就難以停下,也就是通過“連鎖反應”,形成絕大多數私企倒閉的局面。
不要說中國私企了,即便像IBM、GE、通用汽車與柯達這類曾經世界一流的OSM企業,一旦科技創新跟不上,照樣會被淘汰。任何商業模式如果脫離了誠信和道德,破產就是必然的結果。
據說,巴菲特之所以拒絕投資在美股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股票:是因為下面4個原因:
1、傳統企業的道德瑕疵太嚴重,只會跟隨、抄襲與復制甚至盜竊,唯利是圖,沒有丁點的創新。
2、傳統企業既沒有社會責任,又無法挖掘主要消費者的購買力。
3、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削弱傳統企業的渠道和模式壁壘。
即便中國傳統企業滿足上述3個條件,巴菲特也不一定就會投資美股中國概念股票,因為中國企業核心價值觀存在著重大瑕疵:功利主義、拜金主義、造假和賣假貨......與巴菲特對管理層所要求的“無為、無我、無私”差距太大。
有資料顯示,2011年8月中國虧損企業家數為4.1萬家,到2012年8月就突然上升為5.3萬家,這已經算是觸目驚心的虧損蔓延。也就是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開始步入下行軌道。2013年虧損家數維持在5.4萬家,看起來那兩年的日子都還能勉強熬得過去。但是到了2015年,熬不下去了,虧損家數暴增到5.9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