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燃氣產業分析
時間:[2013-11-14]????來 源:中國特許經營第一網???? 作 者:特許經營學者??點擊:
一、燃氣產業的性質及對于政府管制的需要
(一)燃氣產業的性質
燃氣產業既有城市公用產業的一般性質,也有其特殊性。這些經濟性質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1.由于管網所形成的自然壟斷性。燃氣的生產供應過程主要包括生產、輸送、分銷以及供應等四個環節,這四個環節是垂直連接的階段。輸送和分銷是依賴管網來進行的。而提供燃氣的基礎設施的成本是沉淀性的,因此使得輸送、分銷和供應具有自然壟斷性,表現在同一地區一般不會重復建設管網。
2.燃氣產業具有明顯的地域界限性。燃氣由于受其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網絡限制,往往較難建立跨地區的全國性供應網絡,甚至網絡在同一地區的延伸也有困難。
3.燃氣產業的消費需求具有不均衡的性質。燃氣用戶對燃氣的消費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冬季為高峰使用期,而夏季消費需求相對很小。
(二)燃氣產業需要政府管制
1.由于新獨立的供應企業有可能成為燃氣供應市場的主導企業,進而憑借其對生產設施的所有權或者與獨立的生產者簽訂長期合同,采取一系列戰略性采購政策以排斥其他競爭者,并抑制新企業進入。因此,政府必須采取必要措施以促進競爭。
2.由于燃氣產業具有明顯的地域界限性,且各個地區成本不一,導致其在各個地區具有自然壟斷的色彩。這些企業利用其信息壟斷,使消費者和政府無法把握其成本的構成及變化,因而在制定政策時會產生困難。
3.壟斷容易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壟斷利潤的存在會損害社會福利。因此,政府需要對價格實行管制,以刺激企業內部生產效率,維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實現社會資源合理配置。
綜上所述,由于燃氣產業的經濟特性,政府必須對其進行管制。
二、燃氣產業的發展過程及政府管制的現狀
(一)燃氣產業的發展歷史
我國最早的城市燃氣始于1865年,到1949年全國只有7個城市使用煤制氣。燃氣事業的發展在改革開放以后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49年至1980年前后,全國建成了一批以利用焦爐氣和化肥廠釋放氣為主的城市燃氣余氣利用工程;第二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在廣東沿海等經濟發達且能源缺乏的地區,首先使用了進口液化石油氣;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以陜氣進京為代表的天然氣供應標志著城市燃氣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西氣東輸”工程的全面鋪開更是將之推向丁高潮。
(二)燃氣產業的發展及管制現狀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燃氣產業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以液化石油為例,我國的液化石油氣產量居世界第四,消費量為世界第三,是世界上液化石油氣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上世紀90年代以后的年消費增長率達到20%以上。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燃氣產業的各項指標都有了大幅度增長,到2005年,全國城市人工煤氣供應總量255.8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總量210.5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應總量1222萬噸,燃氣管道長度達到162108km。其中:天然氣管道總長度92043.1km,人工煤氣管道總長度51403.7km,全國城市用氣人口19485.8萬人,燃氣普及率82.1%。
2.各地政府出臺了相關的管理條例。近幾年來,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燃氣產業改革的經驗,我國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一些《燃氣管理條例》,就燃氣的規劃與建設、燃氣設施管理、燃氣經營管理等做出了相應的規定。
3.對非壟斷業務進行拆分和產銷分離。燃氣產業的垂直結構是可分的,這種產銷分離可防止一體化企業在燃氣市場上占有特殊的優勢,促進企業之間公平競爭。如深圳市采取“一家經營管網,多家經營燃氣”的方式,由若干個燃氣經營單位每月報價,價格低的才能獲得當月通過管網銷售燃氣的權利。但是像深圳這樣真正實現產銷分離的燃氣經營改革并不多見,各地的燃氣改革主要是通過內部拆分來引入競爭機制的,并沒有從根本上打破燃氣產業壟斷經營的局面,并沒有真正實現市場化的競爭格局,燃氣經營虧損等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截止到2603年9月份,中國燃氣企業的行業虧損總額達到了9億3千萬元,燃氣經營企業中有1/3以上的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4.燃氣企業投資渠道單一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長期以來我國的燃氣企業由政府投資建立經營管理,價格由政府來制定,政府根據虧盈對其進行補貼。這樣就會導致燃氣產業的投資主體單一,經營虧損嚴重,財政補貼包袱沉重。
為克服原有運營體制的弊端,促使公用事業持續發展,拓寬城市公用事業投資渠道成為一種必然選擇。2002年3月我國公布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原禁止外商投資的電信和燃氣、熱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網首次列為對外開放領域。隨后在2002年12月,建設部又印發《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提出開放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加快推進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
隨著燃氣產業市場化進程的推進,產權多元化和特許經營制度(BOT和TOT是特許經營的兩種方式)引入了燃氣企業的運營機制中:2002年10月,上海大眾燃氣有限公司宣布將率先在青浦區徐涇鎮向社會招募第一批特許加盟服務網點的合作伙伴,經營3200多戶用戶的燃氣服務。2004年北京市亦莊東區的燃氣項目中采取了特許經營BOT的方式。
5.目前普遍采用的價格計算方法為成本加成法。成本加成定價法就是以產品成本為基礎,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利潤作為產品的價格。管道燃氣售價;外購氣源成本(包括運費在內)+漏損成本+運營成本+銷售稅金及附加+利潤。
6.建立了價格聽證會制度。近年來,中國各地對燃氣價格的調整和燃氣用具的經營等方面嘗試采取聽證會的形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2000年3月,南京液化石油氣價格調整舉行了價格聽證會,與會各方對液化石油氣的調價可行性和調價幅度均進行了討論,從而確定合理的調價方案。到目前為止,聽證會制度在我國城市公用事業的發展中不斷的發揮作用。
三、燃氣產業發展和政府管制中所存在的問題
1.缺乏相應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我國當前尚無專門的(燃氣法),建設部的《石油、天然氣供應企業資質認定》和各地出臺的《燃氣管理條例》等文件是主要的法律依據。沒有系統的法律導致企業和管制機構職能不明確,管制行為不確定,缺乏承諾和獨立性。
2.由于政府干預企業經營,企業缺乏經營自主權和積極性,缺乏競爭力,生產效率低下,服務質量下降。由于目前中國燃氣經營具有很強的行政壟斷性。以天然氣為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占據了全國的天然氣產量并擁有獨立的經營區域。
3.燃氣產業現行的價格形成機制中存在一定問題。一是由于政府很難合理地核算出企業的實際成本,成本加成法對企業缺乏激勵性,也會使政府監管更加困難。這情況導致管道燃氣公司售價與生產成本倒掛,銷售越多虧損越多。所以大多數國有管道燃氣公司負債累累,靠政府的財政補貼勉強度日。二是計價方式單一。現行的計價方式雖然按照民用、商業等不同的消費對象,執行不同的價格標準,但在同一類消費對象中,其價格標準只有一個,燃氣售價與用氣量無關。三是燃氣的定價較低。中國的生活燃氣價格約每立方米0.22美元,比全球平均低20%,以每人為標準,中國的燃氣使用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在世界上屬于最低的范疇,為0.5%,韓國的比率為1.5%,美國為1.7%。
四、燃氣產業“十一五”期間管制改革的建議
1.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必須根據我國國內、國際實際情況,順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研究和明確當前今后我國燃氣產業政府管制的目標、原則的基礎上,盡快制定頒布《燃氣法》,形成以《燃氣法》為核心的燃氣管制的法律、法規體系。必須制定相應的燃氣產業政策法規。中國各地政府相繼出臺的《燃氣管理條例》對燃氣經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并未做出明確的規定,所以《燃氣法》應該彌補這些缺失。另外,還要完善燃氣產業的社會監督機制,以監督政府部門和規制機構,并保障居民用戶的利益。具體做法包括成立燃氣消費委員會或完善價格聽證會制度,以實現價格確定透明化和調價審定程化。
2.實施政企分開,提高政府管制體制和企業經營機制效率。分離行政管理部門和燃氣經營單位,使管制機構獨立化,管制行為法制化。政府不再直接干預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而是采取必要合法的管制措施來規范企業的市場行為。政企分離后的企業應成為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展開生產經營活動,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經營目標,努力提高效益。
3.繼續推行燃氣產業的市場化改革,打破壟斷,形成高效。有序的競爭局面。在燃氣產業的生產和分銷這些環節加大市場化改革的力度,通過特許經營權的招投標等方式提高燃氣企業的效率。
4.完善我國的價格管制機制。可以參照國外發達國家的改革經驗,例如法國的燃氣定價原則為:居民和商業用戶燃氣價格有政府管理。工業用氣價格可以由燃氣公司自由定價。我國的燃氣產業的價格結構應該根據消費對象采用有差別的計價方式。
5.繼續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燃氣產業投資大,回收期長,一般企業無力獨立投資,所以可以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融資體制。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