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公布?!兑巹潯诽岢?,為實現“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全國環境保護投資約需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35%。政府規劃的全國環境保護總投資將達13750億元。城市水務將是此項規劃的重點。
中國城市水務改革作為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起始于2002年。五年來,城市水務改革迅速深入,以市場化為主要方面的改革基本格局已經鋪展開來。2007年,外資水務公司以高溢價收購一線城市水務資產,成為城市水務改革進程的標志性事件。由此引發的關于城市水務產權改革、水價機制重建,乃至整個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爭論再掀高潮。就此,本報策劃、開展了系列深度調查。
■“關注城市水務2007年改革”系列調查之一
“出價高得讓人膽戰心驚!”發出這個聲音的是鏖戰中國城市水務市場的國內資本。他們對國外資本動輒“高溢價收購一個城市整體水務”的做法產生了恐懼,這種恐懼在2007年達到最高峰。資本引發了行業紛爭,國內外資本間甚至發生爭吵、對立。
如此高的溢價能通過城市水務市場的正常渠道獲得回報嗎?高溢價收購的背后,普通百姓是否將承擔高額水價以及其他隱性成本?對外資的此種條件反射式追問并不完全是民族情緒所致。
2007年11月6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向全社會公布《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城市水務改革中“最敏感的神經”——水價被撥動起來。資本之間的博弈更加膠著,來自市場的困惑重重。
外資兇猛
11月15日,蘭州市建設委員會與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城市供水授權特許經營授權協議”。不足十個月前的1月29日,世界水業巨頭——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以下簡稱法國威立雅)與蘭州市供水集團簽約,以17.1億元人民幣的高價獲得蘭州市供水集團45%股權,“蘭州威立雅”即新成立的合資公司。
2007年應該稱作城市水務的“威立雅年”。3月20日,法國威立雅以9.5億元人民幣高價獲得海口市水務集團50%股權。9月27日,法國威立雅以21.8億元高價獲得天津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市北水業有限公司49%的股權。
高溢價是上述外資收購的最大特點。高出項目凈資產額數倍的收購價格,不但“震住”了締約的另一方——當地自來水集團公司以及市政公用事業主管機關,而且嚇退了同期競標的同行。“高出招標價(3.1億元)兩倍,這生意讓人看不懂,不明白。”參加??陧椖扛倶说闹蟹ㄋ畡崭們r到4.4億元時退了下來。
高溢價遭致國內資本的強烈反彈。“這不是店大欺人嗎?不能讓它這樣玩下去,否則市場就被攪亂了。再參加競價時‘跟’還是‘不跟’成了個嚴重的問題。”經月之后,一位要求匿名的國內水務企業負責人仍如此對記者忿忿道。
2007年6月13日,國內企業帶頭發起的“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以下簡稱環境服務業商會)成立,該商會表示,“將致力于推進環境服務業市場化進程,促進產業整合,倡導市場的規范化運作。”
9月3日,該商會即發出其“自律維權的第一號公告”——《關于城市水業資產溢價轉讓行為的公告》,呼吁各界特別是地方城市政府關注“誰為溢價埋單”的可能性問題。與此同時,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亦就“外資高溢價”形成調研報告,上呈建設部。上述公告指向的外資水務企業還包括法國蘇伊士里昂水務集團。
國內企業其實心里明白,高溢價水務的背后,已經不是城市水務市場開放之初,單個城市水廠或者項目的建設與經營,而是一份全方位的環境服務合同。服務合同的“全面供水”項下包括了城市居民飲用水的生產、輸送、銷售,以及相關的客戶服務,可謂“產、供、銷一條龍”。
此外,法國威立雅還從這些合同的談判過程中獲得了諸如危險廢物處理、城市管網建設、中水再利用等更多項目。這就不能不引起國內資本的羨慕乃至嫉妒。
讓國內資本產生嫉妒的是,法國威立雅2007年高溢價收購的目標都是國內一二線城市:蘭州、???、昆明等省會城市,以及天津、深圳、柳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這些城市的中心功能和城市化發展模式,將使其在城市水務改革方面的成功經驗向周邊其他城市逐漸輻射,產生示范作用。”11月19日,上海市水務局一名劉姓官員向本報記者如是解讀。
威立雅1997年進入中國城市水務市場,“登陸點”是天津凌莊水廠改擴建工程與20年特許經營合同。10年后的2007年,通過21.8億元的溢價,法國威立雅在天津的服務范圍將擴張至天津海河以北地區,地理范圍200平方公里,包括正在迅速崛起的濱海新區。供水直接服務居民人口175萬。特許經營合同期限是30年。
2002年,建設部先后頒發《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和《關于加強市政公用行業監管的意見》,初步形成了中國城市水務改革的政策體系,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進程啟動。
法國威立雅似乎“捕得天機”,當年即斥資約20億元人民幣,以凈資產額3倍溢價收購了上海市自來水浦東有限公司50%國有股權,新成立的上海浦東威立雅自來水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集制水、輸配、服務為一體的中外合資供水企業”。合資公司經營期限為50年——城市水務特許經營管理制度就此起步。
當時,國內資本并未發出城市水務行業的“盛世危言”。國內的民營資本只聽到了利好消息,蠢蠢欲動;國有資本主要受制于資本規模,正在為最為突出的管網滲漏難題而苦惱。
“水務行業是一個需要想像力空間的行業。”11月19日,法國威立雅水務全球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弗萊羅指著江蘇省常州市郊區一個略顯破舊的水廠對本報記者說,他們的戰略實踐已經證明,他們對項目的高溢價報價符合其“對一個地區長期經濟形勢的總量評估和預測”。“五年前我們獲得上海浦東項目的時候,浦東人口還不到200萬,現在已經超過了300萬,前后不過五年時間,而這個項目的服務合同期限是50年。在深圳,僅僅四年時間,各項數據都顯示運營成效要高于我們當初的預期。”10年間,外資大鱷成長的“秘密”已演化成“傳奇”。
內資何為
2007年11月記者采訪調查期間,曾在多位國內水務企業負責人辦公室見到一份幾乎相同內容的《中國水業產業地圖》。在這樣的地圖上,國內水務企業不但標注自己的項目分布狀況,而且特別標注外資水務企業的項目分布狀況,以“日日引以為戒”。
在嚴格意義上,“外資”與“內資”只能算相對概念,邊界模糊。比如法國威立雅,其在中國市場的組織形式主要是與當地城市自來水公司合資。依股權結構和運營管理方式的不同,合資公司又有諸多區別。特許經營合同的簽約方是此合資公司,而非外資獨資公司。但是,在資本單純來自國內的水務企業看來,那些有外資投資者參股的企業都應屬于外資企業。
在此定義的基礎上,外資與內資在城市水務領域的具體區別何在呢?記者意欲求證的各方人士并沒有一致的答案。除了已經產生明顯效應的“金融資本”,計為“差異”的因素可列舉如下:城市飲用水系統的裝備設施、工程方案、管網建設、管理技術,以及污泥處理、城市工業水務、中水再利用等“大水務”的多個方面。相較而言,國外資本多為“百年老店”,成熟的經驗、管理人才的培訓機制已都形成了比較優勢。
有無差異、差異多大,并未對內外資本尋求迅速擴張的各自努力造成障礙。“內外資現在主要是分蛋糕,還不到搶蛋糕的階段。”10月間,國家建設部總規劃師陳曉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如是分析。
中國城市水務市場首先是一個大蛋糕。11月26日,《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公布。《規劃》提出,為實現“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全國環境保護投資約需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35%。政府規劃的全國環境保護總投資將達13750億元。
2002年中國城市水務改革之初,世界銀行就曾預計,“中國城市水務市場巨大,投資規模將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此時,國家規劃確認了這一預計,樂觀情緒立時在市場蔓延。
《規劃》還表示,“十一五”期間,預計可征收排污費750億元用于污染治理。此規劃有充分實證論據。11月22日,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副主任宋蘭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600個大中城市有400多個城市缺水,缺水原因主要是水質污染嚴重。這些城市“雖然都建立了污水處理廠,但城市污水處理率為55.67%”。此外,“還有248個城市沒有建成污水處理廠,至少有30多個城市約50多座污處廠運行負荷率不足30%,或者根本沒有運行。特別是縣城污水處理率僅為13.63%。”
根據城市水務市場“污水處理費和污水處理率成正比”的行業規律,“十一五”期間,僅城市污水處理就足以形成一個巨大市場——目前,污水處理費在全國范圍內逐漸開征,價格不斷上揚。因此,縱然法國威力雅宣布其“已經在34個省級行政區域中的19個擁有正在運營的項目”,縱然國內企業的《中國水業產業地圖》已被標注得密密麻麻,但城市水務的“蛋糕”尚未到分割殆盡的地步,國內資本遠未到“生死存亡”關頭。
A股上市公司首創股份是國內資本競爭城市水務市場的領跑者,也是環境服務業商會的“副會長單位”。根據記者查閱到的《首創股份2007半年度報表》,2007年上半年,首創股份“污水處理”營業利潤約1.23億元,毛利率47.13%,比上年同期增加1.99個百分點;“自來水生產銷售”營業利潤約0.4億元,毛利率18.65%,比上年同期減少0.62個百分點。
2007年上半年,首創股份來自城市水務的營業利潤共約1.63億元。相較而言,同時期,首創股份“起家”資產——京通快速路為其實現通行費營業收入約為0.75億元。
對于“自來水生產銷售收入的毛利率相比上年同期減少”,上述半年度報表認為,原因在于,水價偏低,售水量、銷售收入有所下降,產銷差率偏高等。首創股份的市場壓力主要來自內部管理,而不是外資或其他資本對市場份額的擠壓。城市水務市場的特殊性使得水務企業間的正面交鋒并未真正開始。
內資何為
2007年11月記者采訪調查期間,曾在多位國內水務企業負責人辦公室見到一份幾乎相同內容的《中國水業產業地圖》。在這樣的地圖上,國內水務企業不但標注自己的項目分布狀況,而且特別標注外資水務企業的項目分布狀況,以“日日引以為戒”。
在嚴格意義上,“外資”與“內資”只能算相對概念,邊界模糊。比如法國威立雅,其在中國市場的組織形式主要是與當地城市自來水公司合資。依股權結構和運營管理方式的不同,合資公司又有諸多區別。特許經營合同的簽約方是此合資公司,而非外資獨資公司。但是,在資本單純來自國內的水務企業看來,那些有外資投資者參股的企業都應屬于外資企業。
在此定義的基礎上,外資與內資在城市水務領域的具體區別何在呢?記者意欲求證的各方人士并沒有一致的答案。除了已經產生明顯效應的“金融資本”,計為“差異”的因素可列舉如下:城市飲用水系統的裝備設施、工程方案、管網建設、管理技術,以及污泥處理、城市工業水務、中水再利用等“大水務”的多個方面。相較而言,國外資本多為“百年老店”,成熟的經驗、管理人才的培訓機制已都形成了比較優勢。
有無差異、差異多大,并未對內外資本尋求迅速擴張的各自努力造成障礙。“內外資現在主要是分蛋糕,還不到搶蛋糕的階段。”10月間,國家建設部總規劃師陳曉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如是分析。
中國城市水務市場首先是一個大蛋糕。11月26日,《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公布。《規劃》提出,為實現“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全國環境保護投資約需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35%。政府規劃的全國環境保護總投資將達13750億元。
2002年中國城市水務改革之初,世界銀行就曾預計,“中國城市水務市場巨大,投資規模將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此時,國家規劃確認了這一預計,樂觀情緒立時在市場蔓延。
《規劃》還表示,“十一五”期間,預計可征收排污費750億元用于污染治理。此規劃有充分實證論據。11月22日,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副主任宋蘭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600個大中城市有400多個城市缺水,缺水原因主要是水質污染嚴重。這些城市“雖然都建立了污水處理廠,但城市污水處理率為55.67%”。此外,“還有248個城市沒有建成污水處理廠,至少有30多個城市約50多座污處廠運行負荷率不足30%,或者根本沒有運行。特別是縣城污水處理率僅為13.63%。”
根據城市水務市場“污水處理費和污水處理率成正比”的行業規律,“十一五”期間,僅城市污水處理就足以形成一個巨大市場——目前,污水處理費在全國范圍內逐漸開征,價格不斷上揚。因此,縱然法國威力雅宣布其“已經在34個省級行政區域中的19個擁有正在運營的項目”,縱然國內企業的《中國水業產業地圖》已被標注得密密麻麻,但城市水務的“蛋糕”尚未到分割殆盡的地步,國內資本遠未到“生死存亡”關頭。
A股上市公司首創股份是國內資本競爭城市水務市場的領跑者,也是環境服務業商會的“副會長單位”。根據記者查閱到的《首創股份2007半年度報表》,2007年上半年,首創股份“污水處理”營業利潤約1.23億元,毛利率47.13%,比上年同期增加1.99個百分點;“自來水生產銷售”營業利潤約0.4億元,毛利率18.65%,比上年同期減少0.62個百分點。
2007年上半年,首創股份來自城市水務的營業利潤共約1.63億元。相較而言,同時期,首創股份“起家”資產——京通快速路為其實現通行費營業收入約為0.75億元。
對于“自來水生產銷售收入的毛利率相比上年同期減少”,上述半年度報表認為,原因在于,水價偏低,售水量、銷售收入有所下降,產銷差率偏高等。首創股份的市場壓力主要來自內部管理,而不是外資或其他資本對市場份額的擠壓。城市水務市場的特殊性使得水務企業間的正面交鋒并未真正開始。
產業時代
“中國水業進入產業時代。”在那篇著名的分析文章《中國城市水業的性質和產業鏈演變》中,文章作者、清華大學環境系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博士作出如是論斷。2007年,他被延請為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副會長,并兼任秘書長。
上述文章發表的時間是2000年。彼時,“中國城市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制約城市生產、生活根本的水務出現兩大改革動機:城市化快速發展造成巨大水務投資需求,水務行業需要提高生產效率。城市公用事業改革大戰略下推出的特許經營制度,促使城市水務從政府福利體系中逐步剝離,進入產業化階段。”(見傅濤文)
在建設部的已有規劃方案中,完整的城市水務產業鏈包括水源、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其回用等。而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一家國內水務公司以完整的水務產業鏈形成競爭優勢。
在記者取得的法國威立雅內部培訓資料上,關于城市水務產業化有如下文字:“在所投資城市做從水源、制水、供水到污水處理的整體服務提供商,發展水務經營一體化。”“通過整合一定區域內從水源、輸水管線、進水廠、配水管線、輸水管線到終端用戶,再到排水設施、排水管網、排水收集、污水處理廠的整個水務服務鏈,爭取在局部城市完成城市供排水的整合優化和集中。這有助于減少中間交易環節從而減低交易成本,從水源到排水的每一個環節,為提升水價留出足夠空間。”
資本金融化
“首創股份自身沒有一個人從事過水務,更不用說管理過水廠,前期公司甚至連做水務的人都招聘不來。首創股份把自身定位為合作者的角色,優勢在資本運作。”首創股份總經理潘文堂曾經在職工大會上發表新年演講時說。
城市水務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單個項目少則幾個億,多則十幾個億。特別是進入水務產業化時期,資本要求更高。“顯然這個行業不適合規模小的企業介入,但也不適合熱錢投入”,傅濤博士向記者分析說,水務行業追求長期的、穩定的回報,期望短期內獲得像炒股票、炒房地產那樣的高額回報,根本不可能。水務行業的特性決定了它需要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來運作,除了理念、文化等軟實力,“硬性的方面就是必須克服資本瓶頸,沒有資本,企業做大做強難以想像。”
2004年年中,國家啟動全面的投資體制改革,城市水務市場出現兩個方向性轉變。第一,政府對資金需求逐漸走向理性,使資本在城市水務市場中的權重逐步減少,政府資金效率也得到大幅提高;第二,國家要求逐步建立適應水業特征的金融工具。
世界銀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城市發展部項目經理威廉·金德認為,中國城市水務市場容量巨大,有超萬億的可預期市場,只要有充足的前期資金,不必擔心沒有市場盈利;水務行業很少受國家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影響,收益相當穩定;另外,“水務現金流特別好”。這三方面決定了水務行業風險很低,“適合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的介入。”
“國家開發銀行對水務企業的授信額度也有進一步加大的空間”,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院馬宏韜博士認為。中國工商銀行北京金融街支行一位信貸工作人員則向本報記者透露,事實上,國內大型水務企業因為資本雄厚,與各商業銀行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各商業銀行為其提供貸款時“非常優惠,往往下浮到國家政策允許的極限”。
“我們在認真考慮資本市場上的再融資。因為再融資要與上市公司債務相匹配,首創股份可以根據水務業務發展情況優先考慮發行可轉債。”10月間,記者就“水務企業金融工具怎樣創新”采訪首創股份總經理潘文堂時,他如此表示。
外資水務企業對金融工具創新早有成功經驗。在法國本土,法國威立雅所運作的城市水務項目達到一定數量時,就建立產業基金來融資發展。“但事實上中國還沒有放開這個市場。”威立雅水務(中國)華南區代表處愛德維(音)對本報記者說。
“法國威立雅重申環境服務商的戰略定位。以運營管理為杠桿的支點,在中國水業市場頻頻撬起財務投資人的資金,成功擴展其水業市場,在深圳、常州和昆明獲得成功,向城市水業證明并非只有資金才能作為產業的龍頭。”11月下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傅濤有此番言論。不知這將成為城市水務的“市場預言”,還是國內資本的“盛世危言”。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