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欧冠决赛|乌兹别克斯坦u20亚洲杯夺冠|历届欧冠四强|香川真司|中国足球519事件

中國特許經營第一網——攜您一起走進特許領域
威立雅深陷溢價漩渦
時間:[2013-11-18]????來 源:中國特許經營第一網???? 作 者:特許經營學者??點擊:

 

日前,由建設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開展的“外資收購城市供水項目專項調研報告”提交國務院。這次調研始于去年10月,歷時4個月時間,是我國有關主管部門自去年以來對外資溢價收購事件的最新反應。而處于溢價收購事件中心的當事方,就是法國威立雅集團

  威立雅身陷溢價漩渦

  作為世界500強及全球最大的環保和水務集團,法國威立雅集團在中國苦心經營十多年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回報。近年來,其在中國的市場拓展令人驚訝。然而2007年以來,關于威立雅“高溢價”收購國內眾多一線城市水務項目的爭議也一直不斷,這種爭議在業內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和對立,使得一貫低調的威立雅處于漩渦的中心,并最終促成了建設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開展了專項調研。

  并購兇猛

  由建設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開展的“外資收購城市供水項目專項調研”已于日前提交國務院。這次調研始于去年10月,歷時4個月時間,這也是我國有關主管部門對去年以來對外資溢價收購事件的最新反應。而處于溢價收購事件中心的當事方,就是威立雅集團。

  自1992年進入中國起,到2007年,威立雅已經在中國市場獲得了25個項目(含6個工業水處理項目)。

  而2007年則是威立雅在中國的收獲之年。

  2007年1月,威立雅以17.1億元與蘭州供水集團簽署了45%的股權轉讓意向性協議。蘭州方面把這次收購稱為“城市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中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步”。

  然而,就是這“第一步”,在業內激起了強烈的反響。威立雅的報價遠遠超過同時競標的中法水務報出的4.5億元和首創股份報出的2.8億元,這3家企業被認為是目前中國城市水業中最富經驗的投資機構。然而,3家公司對同一項目的報價懸殊卻如此之大,令業界不理解。

  2007年5月,威立雅以9.53億元的報價獲得海口水務集團新組建的給排水一體項目49%的股權,報價總額超過標底約3倍,北京控股、首創股份、中法水務、香港中華煤氣在角逐中落馬。

  海口項目最終點燃了一些業內同行的怒火,“店大欺人”等說法開始流傳開來。

  2007年9月,威立雅以21.8億元人民幣奪得天津市北水業49%股權轉讓項目,這一出價超出凈資產額3倍之多。在天津項目中,同時參與競標的香港中華煤氣和中法水務的報價分別是9.2億元和11.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項目威立雅均以高溢價進行收購。

  溢價漩渦

  據了解,自進入中國水務市場以來,威立雅就一直堅持高溢價。其2002年獲得的上海“浦東項目”起初并無贏利,但其依然不斷加大在中國市場上的投入,有部分投資甚至“不惜血本”,這讓人看不明白。

  這樣不計成本的投資讓威立雅處在了“溢價風暴”的漩渦之中,抵制威立雅的“外資高溢價收購陰謀論”開始出現,威立雅成了中國市場上罵名最多的外資水務公司。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室主任傅濤在2007年完成的一篇調研報告《水業資產溢價背后的“十式騰挪”》被業內人士廣泛傳閱。他在文中就蘭州項目提出質疑:威立雅共出資17.1億元,獲得蘭州供水集團45%的股權,項目溢價之高足以讓業內行家驚嘆。同時引起關注的是,城市水業另外兩家最有經驗的戰略投資機構的報價只有4.5億元和2.8億元,相差如此懸殊!是市場規則扭曲了,還是投資人中有人算盤打錯了?

  “蘭州供水集團股權轉讓價格的走高,引起了一些地方政府對大量‘無本’現金的悸動,使一批進入正常程序的改革項目受到波及,一輪新的溢價風潮似乎已經風雨滿樓。”傅濤說。誰為高溢價埋單?

  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水務市場就像一個海鮮比薩,威立雅一直在吃掉比薩上的海鮮,而拋棄那塊餅。

  對于威立雅的“大手筆”,外界猜測主要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外資水務巨頭依靠遠比國內同行先進的技術、管理和經營模式,能獲得更高利潤。

  第二種說法認為,水務行業運營具有長期性,較少受到經濟周期影響。因此,外資水務可憑借資金優勢獲得壟斷性經營地位。

  第三種說法認為,高溢價可以通過某些固定回報政策獲得補償。

  威立雅亞洲區總裁穆橋石對上述說法卻不屑一顧。他認為,這些都是競爭對手的惡意攻擊。

  傅濤則認為,溢價所得實質上是政府用其他資產、收益或者承諾交換所得,并非天上掉下來的“額外收益”,但卻被披上了“額外收益”的外衣。在這層外衣的保護下,容易誤導政府理直氣壯地、輕易地將溢價所得大額度地用于獎勵、補償甚至浪費,實質造成國家資產的流失。因此,高溢價對政府而言是弊大于利。

  傅濤強調,地方政府急于資產高額變現的短期行為在內地城市表現得尤為突出。可是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一筆資金后面都蘊藏著相應的代價,需要在其它方面或者今后的時間里逐步拿回。希望這個代價不要偏離公允的基線,不然將是對公眾利益的傷害。

  改革勢在必行

  外資投資中國水務始于上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鼓勵外商投資公用事業,外資開始以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經營—移交)和合作公司的方式進入我國水務市場。

  2002年12月,建設部發布《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2004年3月,建設部再發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這兩份規范性文件為外資與國內水廠合資掃清了障礙。

  經過幾年來的改革,我國水務行業已經從巨大的潛在市場向現實市場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水務已成為中國未來發展最快、最具吸引力的產業之一。

  2007年11月,《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簡稱《規劃》)公布。《規劃》提出,為實現“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全國環境保護投資約需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35%,政府規劃的全國環境保護總投資將達13750億元。城市水務將是此項規劃的重點。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威立雅、中法水務、柏林水務等外資巨頭在中國掀起投資水務的熱潮。

  威立雅亞洲區媒體與政府關系總監張虹對記者表示,截至2007年底,威立雅在華累計總投資已達15億美元,未來幾年還將追加投資10億美元。

  然而,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一方面外資挾資金和技術優勢步步為營,在一線城市攻城略地;另一方面,本土水務企業無力抗衡,一退再退。

  “錢都讓外資賺走了。”一位業內人士說。

  近日,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在一份題為《關于城市水業改革若干問題的說明》的調研報告指出,目前的水務資產“溢價”之爭,反映出一個迫切的問題,我國有必要在更高的立法層面對水務資產的轉讓做出規范。現有的國資監管體系,更多地是針對完全競爭行業,而無法適應公用事業資產的轉讓。

  在經歷了2007年的爭論后,部分城市開始重新思考水務改革方案,是賣給外資,還是賣給內資,城市管理者們正在苦苦探求問題的答案。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

昵 ????稱:
您的評論
?
特許加盟 連鎖加盟 開店選址技巧
Copyright ?2005-2015 特許經營第一網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西路16號搜寶商務中心2號樓
電子郵箱:liweihua169@126.com 京ICP備180474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