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訊,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30年,30年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包括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在內的城市公用事業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越來越多的私營部門躋身于中國的基礎設施領域,極大地推動了公用事業的發展。
從左到右依次為: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副司長王強、中法水務執行副總裁孫明華、重慶市發改委副巡視員周林軍
在3月29日舉行的世界銀行技術咨詢項目“基礎設施領域私營部門參與的政策制度環境改善”成果發布會暨中國公用事業改革及投融資論壇上,針對當前政府在公用事業改革過程中的職能轉變,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副司長王強在致辭中指出,政府在城市公用事業方面的職能將更多地傾向于專項政策法規和規范的制定和服務質量及價格的監管,從直接管理變成宏觀管理,從管行業變成管市場。“公用事業的投資者完全可以在新的舞臺上放開手腳”。
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針對“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政策導向”做了主題發言。“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在理論上、體制上、實踐上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這是徐宗威對中國政公用事業改革進展的評價。他指出,當前我國城市公用事業改革與發展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公用事業資源整合的力度明顯加強,市場多元化結構初步建立,資本運行市場和公用事業價格的調整機制基本形成,特許經營方式已經在城市普遍實行,改革已經成為推動發展的巨大動力。
價格控制是公用事業監管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重慶市發改委副巡視員周林軍認為政府對價格監管的困難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進入監管和過程監管的矛盾,特許經營權競標時的競爭價格是短期的進入價格,而特許經營權受標以后的談判價格是長期的過程價格,對進入以后的過程價格監管成為當前地方政府遇到的一大難題;二是企業真實成本的確定,因為在收益率或者利潤率被嚴格限定的情況下,投資成本是價格確定中非常關鍵的因素,企業通常采用加大成本基數來獲得利潤方面的規模收益,這也是傳統的價格監管模式的弊端;三是監管過程的復雜性,由于公用事業的價格最涉及投資者與公眾的利益分配,而成本基數和收益率又是價格形成的核心要素,政府經常要與投資者要針對成本構成、成本的合理性、利潤水平的高低發生激烈的談判和博弈;四是如何找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對此,周林軍介紹了重慶市在價格監管方面嘗試的激勵性價格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可以激勵企業降低成本,從而穩定消費價格,并減少價格監管的難度。
中法水務在供水和污水處理方面都與重慶市政府有著深入的合作,中法水務執行副總裁孫明華應邀介紹了中法在重慶市水務項目的成功案例。在五年的時間里,中法在重慶的供水量從6937萬立方米/年增長到11735萬立方米/年,售水量從5286萬立方米/年增長到9028萬立方米/年,管網長度從272千米增長到768千米,中法水務在重慶受到了政府和客戶的一致好評。孫明華說,中法水務在重慶成功的原因之一中法已經融入了重慶的整個社會。據孫明華透露,目前中法在重慶正在運作兩個項目,一個是唐家沱污水處理廠的擴建,擴建完成后唐家沱污水處理場的處理能力將達到40萬噸/日,另一個是由得力滿投資2個億的唐家沱的污泥干化項目,該項目預計在明年投產。
徐宗威在發言中還重點強調了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新要求:一是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市政公用事業關系到城市和社會的安全,國有企業、國有資產、國有股權應當得到鞏固和發展;二是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毫不動搖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要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影響力、控制力和帶動力;三是政府要通過行政和法律手段對價格、稅收、信貸等加以調控,以充分滿足社會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需要,徐宗威指出:“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及再利用、垃圾處理、城市交通、園林綠化等事業型補助和政策性補助,以及市政公用事業的技術提升和節能減排應當成為政府調控的重點內容。”;四是建立政府公用財政,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是政府公共財政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依據,市政公用事業發展的經費理所應當得到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持;五是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政府具有公用服務的職能,同時政府投資市政公用事業項目,可以保障納稅人長期、穩定的利益;六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加強公共產品和公用服務的供應,特別要加強城市郊區落后地區、貧困地區市政設施的投入和建設,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市政公用事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水平,要實行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做到信息對稱、機會對稱、機會均等,同時,政府還要加強對市政公用事業企業運行情況的監督管理,保障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和規范。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