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虛假宣傳,自稱洋品牌
一些特許經營企業明明是土生土長的國產品牌,卻起了一個響亮的外國名字,并自稱是某國的知名品牌或比較隱晦地自稱“享譽全球多年,進軍中國市場”。
2、“出口轉內銷”,杜撰企業發展史
一些特許經營企業為了將自己的品牌打造成國外品牌,在國外開設一家與國內企業名稱相同或相似的企業,以此來宣傳自己是國外企業。但實際國內國外兩家公司都是同一人設立,外國公司也從未經營過相關特許項目。
3、土出身找個“洋婆婆”
一些特許經營企業,自稱屬于某國外企業集團,經查證,該企業集團真實存在,但該特許經營企業與該國外企業集團沒有任何關系。
4、杜撰會員資格,標榜實力雄厚
一些特許經營企業宣傳其是某某協會會員或經過某某機構認證,但實際其會員資格純屬虛假宣傳,使加盟商誤認為特許企業具有較強的實力,獲得了權威機構的認可。
5、虛假說明經營資源,打擦邊球
一些特許經營企業將未注冊的商標或正在申請過程中的商標宣傳為注冊商標,將商標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作為擁有注冊商標的證明。還有一些特許經營企業沒有專利技術謊稱擁有專利技術;把他人的專利技術謊稱為自己的專利技術。
6、“兩店一年”條件張冠李戴
一些特許經營企業并不具備“兩店一年”的條件,卻宣稱“經營多年,全國多家直營店”。還有一些企業不是只從事一項特許經營活動,而是在同時從事多項特許經營活動,在其經營的所有特許體系中均宣稱其符合“兩店一年”要求。
7、產品以次充好,偷梁換柱
一些特許經營企業向被特許人提供的產品往往以次充好,產品質量存在一定問題;或者偷梁換柱,加盟時向加盟商展示物美價廉的產品,加盟后則發送質次價高的產品。
8、低價吸引,無貨供應
一些特許經營企業為了吸引加盟商加盟,往往推出一些超低價的特價產品,但加盟商加盟后,往往被告知“特價產品供不應求、暫時無貨”。
9、無理假設,夸大加盟收益
一些特許經營企業為了吸引加盟商加盟,會假設多種不切實際的盈利情況,從而夸大加盟后的預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