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稱北京大量的人有事沒事就坐地鐵 應提價
時間:[2013-12-16]????來 源:未知???? 作 者:特許經營項目組??點擊:
張彬認為,“為了緩解交通”這個理由理論上不是特別成立。對北京這樣一個早晚高峰上班剛需強勁的城市來說,這個理由稍顯牽強,這可能只是相關城市在進行決策的時候,有所考慮或者忽略。張彬個人認為,漲價沒什么可說的。對于北京地鐵而言,如今的低票價已經難以負擔整個地鐵的運營,在這種情況下,漲價是必然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僅高峰時間要漲,平時也要漲,直到漲到相對來說一個合理的價位,才是一個真正的出路。
高峰時段票價差別化方案對于地鐵的擁擠是否能真正起到緩解作用?張彬表示,可能性不大,因為北京目前這種高峰的擁擠是一種完全性質的剛需,上班和下班是難以避免的一件事情,所以利用這個時間段調價來限制坐地鐵出行,恐怕難度會比較大。對于一般通過地鐵上班的工作人群來講,漲到多少錢,可能也得有人坐,除非漲到很離譜,但這違背了我們公交優先的原則。目前來講,如果真漲到比如說3塊、5塊,根本緩解不了上下班交通高峰擁堵的問題。
政府財政在公共交通補貼方面已經捉襟見肘,支持提高地鐵票價一方認為這是一個充分的理由。有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地面公交出行每人次票價虧損約1.7元,軌道交通出行每人次票價虧損約為5元,并呈逐年增長趨勢。地鐵作為公共交通服務,大多數地方對公共交通都有補貼。北京5年前推出地鐵2元票價,也正出于這樣的考慮,并且受到了民眾支持。現在要提價,也應當綜合各種因素,重新合理確定乘客應當承擔的比例,讓財政補貼能夠穩定持續進行下去。
張彬表示,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承擔公共交通福利,要看政府所有的財政收入和在民生中支出交通的比例。張彬指出,如今資源緊缺,包括價格上漲可能會對交通補貼造成壓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就是改革,改革應該包括財政使用上的透明化,包括政府補貼的透明化、城市功能區的分割等等。但不管怎么說,靠越來越高的財政補貼絕對是不可持續的。
張彬說,理論上講,北京沒有義務補貼所有來到北京的人,財政補貼更多的時候是針對一些低收入人群,不是針對所有在北京生活、工作,甚至來旅游的人群。目前來講,很多北京市民不是負擔不起地鐵漲的幾塊錢差價,最主要的是他們急需暢通的交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真正需要政府補貼的就是少量低收入人群,把這個人群補貼好了,自然費用就下來了。而且目前來講,今年的補貼大概超過180億花在公交上面,地鐵也占了很大的份額,這里補貼了180億,可能在醫療上就會減掉180億,也可能在養老上會減掉180億,就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