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黃太吉轉型餐飲孵化器,業內人士普遍并不看好,認為這只是黃太吉再度拋出的新噱頭。有業內人士坦言,包括真功夫、外婆家等行業龍頭企業,早已在做餐飲孵化器的嘗試。如吳國平自卸任外婆家董事長后,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招弟子扶持創業。真功夫也在去年25周年慶典上宣布轉型“中式快餐孵化器”,聲稱將依托 O2O營銷系統、供應鏈系統、智能門店營建系統、互聯網金融和真功夫米飯大學五大支柱,推動餐飲業集群式發展。相比之下,黃太吉自己都屢屢試錯,還要去指導別人創業,未免缺乏說服力。
合作成本過高致商家“出走”
據了解,導致商家集體出走的主要原因是目前與黃太吉外賣平臺合作的成本過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黃太吉要求用黃太吉的配送團隊進行配送,而黃太吉為商家代加工以及配送的成本轉嫁給了商戶本身,每單的抽成比例高達40%-50%,而且商家還要自行對C端消費者進行補貼。
從黃太吉此前的簽約合作商戶以及目前平臺上留下的商戶看,主要還是新興的互聯網餐飲品牌和餐飲創業項目。為控制運營成本,這類品牌都將外賣作為主要流量入口,因此很多品牌都同時上線多家外賣平臺,而平臺方對于不同的客戶也有不同的抽成、補貼規則。據了解,目前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么三大外賣平臺對于“大客戶”,每單的抽成比例約在15%-30%,另外還會聯合商戶向C端的消費者進行補貼等。相比之下,黃太吉外賣平臺的低流量、高抽成,在多數合作商戶看來并不劃算。
另有一位暫停與黃太吉合作的餐企負責人坦言,黃太吉的代加工模式實際上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半成品都是商家提供的,黃太吉工廠店的作用多半就是復熱的功能,成品的產品品質與商家自加工的相比仍存在差距。而工廠店以及自配送的模式也過重,在訂單量上不去的情況下,黃太吉只能通過收縮門店的方式止損。”
有業內人士分析,黃太吉轉型做外賣平臺,主要是為了集結多個關注度較高且外賣業務占比較高的餐飲品牌,以吸引資本方的注意,為黃太吉的發展爭取更多的融資和時間。但在三大外賣平臺盤踞的外賣市場,小規模平臺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入局過晚的黃太吉很難在規模及流量等方面形成優勢。即便餓了么投資了黃太吉,同為外賣平臺競爭依然存在,就目前來看,二者之間并沒有進行更加深度的合作。
商家“暫停”與黃太吉合作
日前有消息稱,今年4月與黃太吉簽約合作的8家品牌餐企已經有半數從黃太吉外賣平臺下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盡管目前在黃太吉外賣App的 “品牌傳奇”中顯示有700Kcal、局氣、黃記煌等12個品牌,但是在黃太吉外賣的產品頁面,提供產品的品牌僅有一起拼、黃太吉、牛燉3個。另有消息稱,黃太吉曾經建起的10個產能中心(即外賣工廠店)目前已經關閉了5個。北京商報記者也發現,原來在和平里地區可以搜到的黃太吉門店如今確實已經搜索不到。
今年4月19日,黃記煌、仔皇煲、一麻一辣、青年餐廳、東方餃子王、局氣、很久以前、有飯等品牌的創始人,就入駐黃太吉外賣平臺與黃太吉創始人赫暢舉行了簽約儀式。此后,在黃太吉以及餓了么外賣平臺上,一度能看到黃太吉提供的外賣產品,以及出自黃太吉外賣工廠店的合作商戶品牌的外賣產品。但是目前,原來簽約的8個品牌中,青年餐廳、東方餃子王、很久以前、有飯這4個品牌已經沒有出現在黃太吉外賣平臺的品牌館。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已下線商家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該品牌已經“暫停”與黃太吉的業務合作。對于之后雙方是否將繼續合作,該負責人則沒有給出明確回復。據他透露,盡管目前黃太吉的品牌館中仍留有一些餐飲品牌,但是像仔皇煲、局氣等顯示留下的商家,其實也已經停止了和黃太吉的合作。局氣相關負責人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目前確實已經暫停了與黃太吉的合作。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事向赫暢求證,希望了解黃太吉外賣平臺目前的運營狀況,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收到對方的回復。

